今天听了同事的《观沧海》,同事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让自己佩服,对余老板块式教学的思路精髓把握很透,教学铺垫丰厚,以读促教,以读促讲。老师的功底很丰厚,但课堂的推进和生成,我的感觉不是很好。
原因何在? 我的思考:1.课自己备的好,不一定上的好,不一定学生学的好。备课本是一方面,备学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备学生?让学生学会?课堂设计如何能让学生成主角?2.课堂的朗读指导不够细化,以读促教的三个训练构想不错,但落实不够到位,必须创设情景把读落实到细处、实处,如慷慨悲凉的风格、语速的缓急停留、感情的流露等。3.学生的活动训练的设计和有效落实,如读出层次从构思、思路、内容。这一活动,多数学生不知所措,而按其展示的叙述、描写、抒情应是表达上。4.主问的设计,这里有什么?用词句概括表意不明,且出示的小结内容、写法、修辞混淆。5.互文应是本文要重点讲的知识点,却没有精讲,炼字、析句的方法也是诗词教学的重点,突现不够。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比喻吗?7.课堂关注学生提问的面和自己的位置,以及课堂中二次备课的落实。8.一节课一首诗还没讲完,而且是学生学过的。该如何融入群文阅读?
评课更多的应是关注学生而不是老师,可是余老对我们课的点评,往往只是重视了老师素养,而很少谈到学生课堂生成和效果。这是我对余老点评课,最大的困惑。这会导制我们老师往往只重视自身修练提升,而忽视了学生这一真正的主角。评课上,我更主张通过观察学生课堂的生成`收获上,去评价一节课。
当然,自己也是眼高手低,自己讲课效果也不一定比别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