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小松匆匆跑进厨房,从冰箱中取出一瓶牛奶。没过几秒钟,小松妈妈就听到“叭”地一声。
她走近一看,牛奶瓶摔碎了,牛奶溅了一地,刚清洁好的地面又弄得一团糟,还有一个呆在原地的小松。
如果你是小松妈妈,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呢?
A “恐吓型”:怒气冲天,双手叉腰,大声说道:“怎么拿的瓶子?再也不许喝牛奶了!”
B“佛系心态型”:“没事没事,没碰着你吧。”说完就转身去寻找拖把。
C“大讲道理型”:努力克制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做一件事情就得好好做,拿牛奶就得好好拿,做不好就请求帮助。”像唐僧似的大讲道理。
D “严厉惩罚型”:批评指责孩子,以“罚站”“取消玩耍时间”等方式惩罚孩子。
E “冷静理智型”:理智地和孩子谈话“刚刚发生了什么事情了?”“牛奶瓶为什么会掉呢?”然后和孩子一起打扫地面。
1
不同的选择,反映出父母的教育智慧,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你的第一反应影响孩子一生的高度。
面对孩子的错误,如果选择置之不理,孩子会认为父母默许此类行为,容易变成不良习惯。
父母只是简单地批评、指责、恐吓孩子,可能会破坏亲子关系,打破孩子建立的安全感壁垒,这无疑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
惩罚,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我受罚,就扯平了”的心态,没有从问题的根源上修正孩子的行为,还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
最有教育智慧的应该是,不在情绪层面上放大孩子的错误,抓住一次成长的教育契机,帮助孩子建立犯错后的思维模式——正视问题、弥补过失、提升能力。
可以看看小松妈妈是怎么做的?
小松妈妈看看地面,又看看小松,深吸一口气,停顿几秒平复自己的情绪。
她环抱住小松,坐下来,问道:“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小松支支吾吾地说:“我把牛奶瓶放在茶几上,然后就在茶几上玩我的玩具车,一不小心把牛奶瓶撞倒了……”
小松妈妈说:“原来是这样。茶几上这么多你的东西,如果不注意,真的很容易撞倒。”
听到这里,小松脸上的紧张减少了一分。
妈妈接着问小松:“怎么才能避免把茶几上的杯子撞倒?”
小松:“不把玩具放在茶几上。”
小松妈妈继续回应小松:“现在不玩的玩具放在哪里好?”
小松:“玩具架”。
小松妈妈:“在哪里玩玩具车更好呢?为什么?”
小松:“铺上地垫,在地上玩。”
小松妈妈:“那现在地上这么脏,该怎么办?”
小松:“擦干净就好了。”
说完赶紧去拿抹布和拖把......
2
犯错,是一个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
很多大人无法接受孩子的屡屡犯错,总是说“这孩子怎么就不长记性!”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是自己错失了一次又一次教育契机,才让孩子一错再错。
在孩子犯错后,抓住“犯错误”的契机,才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模式的王道。
小松“犯错”后,小松妈妈将重点聚焦于帮助孩子发现犯错的原因、分析避免犯错的策略、弥补犯错的后果。
一般来说,孩子犯错后,家长都可以像小松妈妈一样,通过四个步骤来把“坏事”变“好事”。
第一步:正视问题,给自己、孩子“冷静时间”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失控现场”,“脾气”往往会下意识地冲上来。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时,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遇事冷静、情绪平和,才是了解、解决问题的基础。
这时,请给自己、孩子一点“冷静时间”,让情绪平和,这样才能更加清晰、理智地面对各种情况。
就像“冷静理智型”妈妈那样,以陈述事实的方式,化解孩子情绪上的紧张,让孩子不沉浸在错误的恐惧之中,为之后的沟通做好心理疏导。
第二步:分析问题,给孩子表达自己机会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权利,孩子也是一样。
“你想要做什么?”一个问题,简单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意。
针对具体的事情,提出相应的问题,就事论事,不上升到孩子品质“好坏”的层面。
他们可能是好奇心驱使,但由于能力不足,出现一些错误操作;也可能是在表达不满,发泄情绪;甚至是通过一些不好的行为,在寻求关注。
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话,都要尊重他的表达,不情绪化地倾听。这会让孩子感到尊重,真诚面对自己的行为,勇于承认错误。
第三步:弥补过失,承担犯错后的自然结果
真正聪明的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会客观地帮孩子分析行为,而不是将重点放在情绪层面。
让孩子主动去承担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后果。
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培养出相应的责任感,能够更好地成长了。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引导的过程中,可以“步步为营”。
在接纳孩子的情绪、陈述事实之后,以“开放式”问题的形式,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式,如:“接下来,应该怎么做?”如果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时,可以给予孩子不同的选择,在选择中,帮助他们建立责任感。
儿童教育家尹建莉老师曾说:“给孩子提供选择,比给孩子提出要求更加有效。”
第四步:提升能力,从犯错中吸取宝贵经验
行为背后指向的多是能力,往深层次说,能力的提升才是错误行为的最终价值所在。
父母需要看到一个行为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这个原因着手,有意识、有计划地帮助孩子提升能力,才是有效避免重犯错误的关键。
就像小松那样,在茶几上上玩玩具,打翻了牛奶瓶,小松妈妈很快就发现了主要原因。
一是茶几上东西过多,玩具收纳不及时。
二是在茶几上玩玩具,场地有限。
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小松及时收纳的能力,将自己的玩具、图书等物品收纳好。
童年就是在“错误”中成长,需要“不听话”。不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借助错误的行为,陪伴孩子成长才是家教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