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弯湾
就算你不知道的马丽,你该知道“马冬梅”吧,没错,就是她。
绝大部分中国人,应该都对马丽非常熟悉。因为她塑造了两个非常精彩的角色,其一是2013年春晚小品《今天的幸福2》里的马冬梅,其二是2015年电影《夏洛特烦恼》里的马冬梅。
但这不重要,这不是这篇文章要讲的重点。这里要讲的,是“马冬梅”——马丽的婚姻。
2018年4月11号,马丽公布了她结婚的消息。她老公许文赫,是一个1993年出生的后生。
这对相差11岁的夫妻,尤其是女大男11岁,在一起,怎么过?很多妻子比丈夫大两三岁就大呼“养儿子”了,大十多岁,岂不是“养孙子”?
然而,马丽在近期的访谈里,聊到了她的婚姻。
“我跟我老公在一起,就像朋友一样,我们没有把婚姻变成一个枷锁,而是把它变成了一个我们共同的爱巢。这个家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彼此是需要倾尽所有的爱的。”
“我们的相处模式也是——有的时候像姐弟,有的时候像父女,有的时候像朋友兄弟,它很复杂,但这样才会更持久。”
听她这么一说,作为一个研究情感关系好几年的作者,我的判断是:他们在一起很舒心,也很合适。
一对夫妻,要是能把婚姻关系处成很多种关系,那幸福就没跑了。怕就怕在,夫妻仅仅只是夫妻。
什么叫夫妻只是夫妻呢?传统的婚姻,大部分如此。男人跟女人在一起,只是为了在生活上互相支持,为了传宗接代。吃了饭,自己玩自己的;到了一定年纪,就各自睡各自的了,恩爱与否,对于他们而言,并不十分打紧。
反正,日子也照常过,凑合着过。
但是,那些把夫妻处成朋友、兄弟、姐弟、父女的人来讲,他们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比如,如果一对夫妻能相处到“姐弟”的关系,那么,妻子总会想着对丈夫好。
有姐姐的人都明白这一点,当你很小的时候,姐姐会把好吃的给你、好玩的给你,带你到处走,出门在外也牵挂你。
中国人喜欢歌颂母亲,但我个人觉得,其实姐弟(当然是相处得好的姐弟)也非常温暖。长兄如父,长姊如母。
赵雷的《未给姐姐递出的信》,就讲了一个男人,内心对有个姐姐的渴望。姐姐不同于母亲,但跟母亲很像。
姐姐怜爱弟弟,但不会像母亲那样总是有很多唠叨和管教,它是一种很舒坦的关系。
如果一对夫妻能处成“父女”,那男的,就会非常疼爱妻子,不打不骂,心中有无限宠爱。
一般而言,父亲对女儿的爱,是一种特别温柔的爱,比母亲对儿子的爱还要温柔更多。父亲一般不会要求女儿这样那样,但母亲多少还是会管教儿子,爱里面多一些严肃。
可是父亲对女儿,那完全就是宠爱啊。如果老公对老婆,能像父亲对女儿那样,他会抱怨老婆吗?他会指责老婆吗?几乎不可能。
一个男人,爱老婆要是像爱女儿那样,他一定是一个包容大度、责任感极强、刚硬而又温柔的老公。
如果夫妻,能相处成朋友,那他们就会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天,有一起做不完的事。
他们会讨论、争论,就一个问题可以聊很久。他们也会相互支持,给彼此加油打气。
甚至,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最美好的夫妻,应该是囊括了“父女”“姐弟”“朋友”之爱的。
当然,在讲到具体的相处模式,马丽讲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事:
“我老公是第一个可以把我身上所有的缺点正面跟我摊牌的人,我当时挺吃不住的。我们当时认识没多久,我当时很生气,我想,这人疯了吧?为什么?你要是觉得我这么不好,为什么要选择我?”
“人都喜欢听好的,不喜欢听不好的,但是当我冷静下来,我一晚上几乎没怎么睡,第二天我再见他的时候,我就跟他讲,我说我谢谢你。因为,我突然发现,没有人跟我这样说过话。我觉得挺感谢他的。”
这里的重点是:直截了当地把对方的缺点说出来。
关于这一点,前段时间我写张晋和蔡少芬的文章的时候,也引用了张晋讲的一段话,今天也把它放进来:
“我必须得说一个真实的我和她,不是说她就是这样,她永远就是这样,我就必须要接受她这个样子。不是说我就是这样,你认识我的时候我就这样,你必须得接受我。两个人就不用进步了吗?不用成长了吗?你以为你忍让了,其实你心里面还是会有不满的。只不过你没有表现出来而已,但到下次矛盾出来的时候,你可能就会把这种怨气发出来,我不想积这种怨气。”
其实,好的婚姻,包容当然是一方面。但是一辈子那么长,谁又能包容得了多少呢?你三番五次地犯同样的毛病,我能忍得了多久呢?
所以,发现对方的缺点,直接说出来,远比你自己悄悄地忍受和消化药积极健康得多。这也是真正的朋友应该做的事吧。
如果你把你的另一半当朋友,那他的缺点,自然也要直言不讳地讲出来。当然,讲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方式,决不能带着指责的口气说。
沟通是婚姻里最重要的学问,因为分歧和矛盾随时会发生,如果不积极的沟通,不把彼此当朋友去沟通,婚姻很难会朝着“越来越爱”的方向发展。
希望大家都能把夫妻关系,相处成丰富而温柔的关系——包含了“姐弟”“父女”“朋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