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忽然之间,直播已经不再总是蹭热点的网红美女,有各种技能的"大神们”也开始在平台上直播PPT技能、时间管理方法、自我成长管理等频道。知乎、分答、得到、甚至微博、微信、果壳、36氪、小密圈······各种自由、不自由职业者都纷纷杀入了知识付费的阵营,通过专栏订阅、内容赞赏、有偿问答、社群等形式实现内容变现。
其实知识付费的时代一直都在,过去我们买书、买专业技能培训课程都是一种知识付费,只是互联网的到来,让一大批肚子里有货或者没货的“成功人士”喜欢在平台或者通过问答的形式为迷茫且无助的年轻人答疑解惑,顺便收一点费用。现在更多的关于事件管理、自我成长、热情管理、思维管理·····等的大量课程劈天盖地的向我们扑来,十几块钱的价格,对于感兴趣的我们来说是划算的,所以我有很多朋友,都是一天要上N节课,一周都拿着手机上课或者在复听因为其他课而错过的某节课的内容。刚开始,我是欣喜的,也喜欢花几十块钱报名某个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自己可以花这么点的钱就可以买到别人花一年或者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人生经验,感觉跟占了天大的便宜一样。然而渐渐地,你会不会感觉到疲惫,真金白银买的课程,大多数也渐渐地被束之高阁,自己还是习惯打开喜马拉雅听“行动派”这样的免费但内容质量很高的节目。
知识付费的时代,你是为了划算去听某些知识的吗?你有没有真切的觉得自己真的很需要这个技能,有没有有目标性的去学习一些课程,而不是广泛涉猎。
是否有想过,找准定位投资自己呢?实现自己的知识变现。比如,我喜欢写文章,但是却无法自学成才,那么我不报那些乱七八糟的课程,而是专注于学习如何写作。那么,N年之后的某天,我是不是也可以成为某平台上分享达人,而不是还是抱着手机整天听课的小白呢?
让你的技能成长为一棵树,而不是一片草丛。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低成本的去涉猎多个领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然后花时间、花精力去钻研这个领域,可以报一些相关课程,进一些社群,通过和别人分享和实践来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渐渐地能在社群里有自己的知名度,能够达到“大神级”的水平,能够在一些付费平台上发挥自己的所长,实现自己的价值。当然,渐渐地就会有收益。当你的能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金钱不过是对你价值的肯定而已。
其实这也是一个自我发掘和自我管理的过程,在自我成长学习中,还有两点关于高效学习的方法是比较重要的:
深度学习,用最简单通俗的定义来说,就是集中精神、不受打扰、长时间的,通常是一个小时以上做一件事情。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好像越来越忙,每隔一个小时要刷一下朋友圈,顺便还有照顾小学、初中的同学看一下QQ空间,还得关注一下微博上哪个明星上了热搜,当然快手上是不是又有什么甩面的小哥要火了······好不容易要专注一会好好工作或者看会书,突然手机来了条微信,然后想着“我就看看是谁给我发的信息,说不定有重要的事情”,然而只是收到了一条无关痛痒的推送,接着犯贱的点开了朋友圈,有点开了微博,又点开了······可能20分钟,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就这么过去了。
而且,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考虑到时间切换的成本,我们的大脑在切换任务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进入到高效、有创造力的工作状态,也就是说我们如果经常被自己或者别人打断,那么可能一整天都无法进入到高效学习的状态。就无法体会到能因为专注而产生的“心流”,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你认认真真的看一本书或者写作的时候,会发现时间过得很快,可能感觉一会的功夫时间就过去两三个小时了,这就是所谓心流的状态。
如果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的话,你不仅会发现自己会渐渐摆脱被现在社会高度碎片化、高干扰所折磨的不成样子的生活,能够有能力集中精神去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你比别人拥有更多深度学习的时间,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就会占据很大的优势。另外如果你要学习某一项真正有用的,不会被轻易取代的技能、复杂的技能也需要深度学习的能力,比如机器学习领域的技能,编程的技能等等。
所以现在扔掉手机,专注的去学习,强迫自己不看手机,专心于眼前的事情,渐渐地你就会发现自己会慢慢习惯并且会享受深度学习的时刻。
每个人都可以出书的年代,我们不仅要从茫茫书海中挑选出一本好书,更要让这本书能在自己身上发挥最大的价值,读书,在于质,而非量。
读一本书,不是泛泛的读,从封面、目录、序言和结尾四个方面先好好研究一下,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看的书,通过这4个层面的研读,自己也有一个大体的概念,然后再去深度阅读。
阅读的过程中,要学会做标记,标记重点内容,以便于以后在复读的时候有所侧重。
当然读书笔记也是最重要的,可以运用工具,比如有道云笔记,讯飞语记,记录下来重点的句子,也便于以后存储和翻阅。实践性的书一定要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