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哭声》失眠,惊魂未定,没想到后劲会这么大……
为什么呢?大概是电影本身并没有揭示一个答案,因此余音不觉。在辗转反侧中,思考的问题是,到底谁是恶魔?谁担当了拯救者的角色?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谁都是恶魔,唯有无辜的无知者,在无知中死去。
孩子生病状态的恶化,激发了父亲要杀死恶魔的斗志,然而,其实也是他逐渐魔化的过程,并且给予恶魔进一步下手的机会。
首先,父亲在处理案件的时候,被村中广泛流传的猜疑影响,并到日本人的家中进行调查。猜疑一旦种下,孩子受到波及,开始发烧了。在发现女孩的症状之后,父亲直接去找日本人去,要杀死他,最终杀死了那条黑狗。紧接着黑狗被悬挂在他家的大门上。电影看到此时,其实还在犹豫,日本人到底是不是恶魔呢?或许是别人干的呢?直至结尾,才原来心里一下震动了,真相原来早隐藏于一个个的小细节中,一览无余,可是由于种种其他的原因,我们不信。比如后来作法中,日本人也受到伤害,这种暗示真再明显不过。然而,这种犹豫,在最后父亲与白衣女子的对峙中,还是有增无减。
父亲在杀死黑狗后,女儿的情况开始恶化,无奈之下,请来法师作法驱魔。更加无奈的是,做父亲的一副柔肠心疼女儿,中断了法事,之后带领朋友又一次的去杀日本人(这警察当的……)。本以为最终杀死了日本人,一切都会好起来,然后韩国法师的那句话意味深长“这个傻瓜竟然咬住了鱼饵”,那个傻瓜难道不是父亲吗?所谓鱼饵,大概就是那些让父亲逐渐失去理智的东西。
父亲的失控行为无疑增加了恶魔的力量,每次冲动之后,情况便恶化。这时我想到父亲在最初老是做噩梦,在梦境中他看到了白衣女子和魔化的日本人。细细想来,这个梦境安排的意义深远,与片尾遥相呼应,故事的发展,不过是梦境的具象化。梦中还能在恶魔扑过来的一刹那,从噩梦中醒来,一旦成为现实,便无法超脱了。
我突然想到的是“冲动是魔鬼”的话来,冲动产生幻象,真让冲动支配了,自己也就成了魔鬼或者魔鬼的帮手,最后父亲的哭声竟似伪装,如同日本人几乎一以贯之的那无辜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