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舌尖上的幸福来自于美食的滋养,那么印象深处封存的,是一段舌尖上的乡土记忆。那是沙湾的味道、时间的味道、乡情的味道、也是我小时候的味道。
——题记
沙湾,这个古丝绸之路上的边陲驿站,是个烟火繁密的地方。她是天山的宠儿,她是绿水的骄子。她静静地躺在准噶尔盆地南缘,远离尘世喧嚣、浮躁与奢靡,默默地保持着那份最初的质朴与纯真。
古老的金沟河孕育了勤劳智慧的人们,传承着亘古久远的特色美食。沙湾乡土大盘鸡,拴系在舌尖上,根植于血脉中,它是人们割舍不掉的一种情怀。
新疆本土人都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初,沙湾大盘鸡盛行在312国道旁的车马店。吱嘎嘎停车走过来的大车司机,点一道鲜香浓郁原汁原味的大盘鸡,尺半阔、寸半深的盘子,红肉绿菜显山露水一个岗尖儿,既实惠又好吃。那时的大盘鸡风靡一时,没人能想到大盘鸡火热了几十年却依然人气爆旺。
在新疆,每到一地找馆子吃饭,首先看到的是路边烟熏吆喝的烤肉摊,再看门头招牌,3个里面准有一个是大盘鸡店。新疆人爱吃大盘鸡,真是到了痴迷地步。红日当午,几个汉子来一顿给力的硬菜,香酥入味的大盘鸡,外加几个皮带面,拌进浓郁的鸡汤汁里,长长挑起一筷头裤带般的长面,筋亮油光,麻辣喷香,然后脖子一伸一缩,连吞带咽,扎实的一份大盘鸡三五下呼啦啦就咥完了。酣畅淋漓,满足销魂。平日里嗲声细语挑肥拣瘦的大姑娘,四五人凑一桌,也是风卷残云盘底朝天。初来新疆的人,在一旁看得纳闷,不知是这里的人粗肚大,还是那一盘东西好吃?许多路人都会忍不住停下来要上一盘尝一尝,直吃得汗流浃背腹唇朝天,扯块餐巾纸把满嘴红油一抹,香辣、过瘾、倍爽。
小吃虽小,分量却重,小吃的背后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彰显着一个地区的厚土民魂。小吃吃了上百年而不衰,支撑其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小吃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和浓浓的乡土情愫。
翻看《西域图志》,早在1761年,清首次在沙湾屯田垦荒;1884年,清批准新疆建省,左宗棠率领湘军、川军、陕军在新疆打了胜仗,收复天山南北后,给将士们庆功,就用当地土鸡和辣椒做成美食犒劳三军。这是最初大盘鸡的做法。民国初年到沙湾避难的张师傅开了家辣子鸡店,制作方法独特,用刺激胃口的干辣椒和青辣椒同炒,油黄香辣,汁浓味重,宽带面皮,解馋扛饿,大盘盛上,受到热捧。这是正宗大盘鸡的雏形。改革开放初期,说起吃大盘鸡来,没有人不神采飞扬。“一只土土的鸡娃子,配上洋芋蛋蛋子,放些大葱段段子,还有生姜片片子,再加些大蒜瓣瓣子,别忘放点辣椒皮皮子,皮带面下个一盘子,撑破你的肚皮子……”这段新疆杂话,形象地道出了原汁原味的老沙湾味道。
从数百年前的雏形到几十年鼎盛不衰的沙湾大盘鸡,它造就了一个特色美食的神奇魅力。“烹饪是文化在日常生活里最亲切的表现。”钱钟书的话概括了沙湾人把新疆荒漠绿洲文化、边塞草原文化与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融合起来,无不渗透、浸渍在这些菜佳中,逐渐形成了本土特色的饮食文化,奠定了灿烂厚重的沙湾饮食文化的内涵。
吃,是个烟火平生的话题,正如余秋雨所说:“一个人的家乡记忆就在他的胃里”。显然,造物主给了这方土地更多的青睐。当你走进沙湾县区域内,漫步在城西大盘美食一条街时,那一个个临街而立的二层大盘美食店,飘香四溢,川香麻辣,诱惑你的味蕾。大盘鸡、大盘鱼、大盘抓饭、大盘羊蹄、大盘烤肉、大盘羊肚等诸多美食,让人垂涎三尺、眼界大开,无法阻挡你对一份大盘美食的向往。
传统小吃大盘鸡是这里的主角,渗透在沙湾城乡的每一个细胞里。老沙湾镇农家乐的大盘土鸡王,鹿角湾的草原大盘蚂蚱鸡,博尔通古的大盘土豆鸡,安集海的大盘辣椒鸡,味道刺激、香气冲鼻,一乡一品都充满了旷野的味道,让南来北往西行东去的人们乐此不疲驻足逗留。
无论高楼华堂,还是街头小铺,都有令人惊艳的美食。从资深老饕到初极吃货,都能找到心仪的美味。我们大口的吃着,美食记忆瞬间唤醒,融化到心里。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大文化,所谓大文化是因为饮食和地理、历史、物产、习俗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关联。在人与文化、城乡与文化、自然与文化之间,味蕾是一条活的纽带,我们的胃早已彻底变成新疆人自己的胃了。
在沙湾品味正宗的大盘鸡,读之,眼界大开,趣从中来;睹之,呼之欲出,似在眼前;闻之,香气缕缕,萦绕舌尖;品之,麻辣鲜香,舌尖跳舞。只有来到这里,你才能品尝到它的真谛。荟萃沙湾当地绿色饲养土鸡食材,烹制出地道的大盘鸡味道越加鲜美。这是沙湾成为“天下第一盘”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著名作家雷抒雁一语道破天机。然味觉乃是故乡的,故乡是一种酶,是人生成长历程中那初始的味道,也将成为一生中最难忘怀的味道。大盘鸡的味觉记忆,它不会被岁月漂白,不会被时间磨灭。小时候喜欢上的味道,会产生深刻的怀想,它不可能被风化掉。所以,味觉是故乡给游子装置的终生味道识别器,它是故乡物产与人文灵魂深处的重合。带着这个系统,它像防火墙一样,故乡的记忆永远不会被格式化。
故乡,或许就在味蕾上。回味那些浸在时光里的大盘鸡的味道,舌尖就分泌出一种神思恍惚的眷恋之情。关于美食,最早的记忆,大都是一些廉价的小吃,但在我心里,在很多人心里,在一切易变无常的生活里,沙湾大盘鸡它是最珍贵的一部分,出乎意料地坚固。
一个有故乡美食记忆的人,是幸福的。曾经,一份充满民族特色的大盘鸡,让我们趋之若鹜,大快朵颐。面,还是那面。鸡,还是那鸡。土豆,还是那土豆。但在那偌大的瓷盘里,盛载的却是多民族文化厚重的精华,囊括了技艺、营养、礼仪等多种文化,在菜肴上形成了“观色、品香、尝味、赏形”的饮食艺术,它与旅游融为了一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融为了一体,将文化渗透在美食之中,从味蕾到心理双重维系着故乡与亲情。
这里常常能见到老街坊、老熟客,有时还有慕名而来的远客。不过在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的味道选择里,最让他们念念不忘的还是传统的家常味道。沙湾老字号店用味觉来维系乡土亲情是他们潜意识里的一种固执,也是最有效的表达对故乡味蕾上的坚守。他们让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吃到纯正的“沙弯味道”,仿佛已成为一种使命。
如今,沙湾的大盘鸡像长了腿的风,雀跃着、欢笑着,带着悠久历史、浓郁芳香、民族特色、地域标签、传统技艺、乡土气息,一路沿着黑油油的312国道向南北疆奔跑而去,微风吹遍大疆南北、进县串乡,撒落一串串脚印,演绎着大盘鸡的和奏曲。然,它并未歇脚,一路高歌猛进狂放不羁地直奔东南沿海,挺进东南亚、加拿大、俄罗斯、纽约的汉人区,它像蒲公英的种子,远播海外,落地生根。
是的,沙湾大盘鸡它不单属于沙湾,属于新疆,我们不是狭隘的本土主义者,它带来的味蕾上的美味理应被世界上更多的人分享。
这样的山水,这样的人们,这样的特色小吃,怎不令我深爱着这片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