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9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农历己亥年(猪年),无闰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这一年10月26日,恰逢胡同学和马同学结婚十周年,二人准备以此为契机,开展“不忘初心重走来时路、砥砺前行启航再出发”的主题活动,重回校园、找寻初心。经商议,决定携成果同行。这俩小只,只要领她们出门,无论去哪都是极好的~
第一站,学友斋餐厅吃饭。现在这个学友斋餐厅的位置,当年是学友餐厅,而当时的学友斋在对面楼上(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有这么种体会,就是该在家吃的不爱吃家里饭、该在食堂吃的不爱吃食堂、总在外面吃的又吵吵着想吃家里饭。说白了,其实都是惯的。想当年(追溯到十七年前……),胡同学比较馋、马同学又比较随和(该评价非常客观),所以二人常常视学生一、二、三食堂为无物,而选择外出觅食,学生嘛又囊中羞涩,所以学友、学友斋这些主打平价小炒的小饭馆就成了首选。印象中去原学友斋更多一点,通常一餐是一荤一素俩菜,胡同学热爱锅包肉、溜肉段、干炸里脊、过油肉土豆片这些“硬菜”,马同学则点个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尖椒豆腐皮、柿子鸡蛋等“温和菜”点缀一下,外加两碗米饭,然后就是一波风卷残云。宵夜呢,也是必须的,去小摊上煮个粉儿呀、菜呀,有时候还得陪嘴馋的胡同学撸串。水果呢,通常也是结束夜自习买点,俩人一个菠萝、半拉西瓜,天天吃得不亦乐乎。不过太太太羡慕那个时候的自己,怎么吃都不会胖,不像现在,怎么不吃都不会瘦!经盘点,马同学比大学时增长二十余斤、胡同学比当时增长四十余斤。话说人肉要有猪肉这行情,那就厉害了!
再说这顿饭,点了果仁菠菜、锅包肉、过油肉土豆片外加尖椒豆腐皮共四个菜,还真没一个是当初的味道,也不好说是换老板了还是换胃口的原因,总之胡马二位同学都没吃出当年的味道,但均表示出对当年味道的无比怀念……
再看这两位学友斋新人,大宝毕竟是大孩子了,一边听父母介绍当年的故事当年的菜,一边逐一试吃,但明显对菜的兴趣远不及对故事的,凑合着吃完了这餐。
小宝则以只吃米饭的态度表达出了对饭菜的强烈不满,如果我问她,菜菜好吃吗?她就会回应一个这样的表情……
结束有点小失望的一餐后,过天桥、进校园,看着俩娃在主楼和理工楼之间跑来跑去,忽然觉得,校园好像没有原来印象中的那么大,脚下的这条区间道也短了很多……
理工楼前,应老胡强烈要求,胡大公主代表我们仨和她爹的“爱楼”合影一张。
眼前的理工楼留下了无数我辈内大人的青春印记,02年入学时候,这个楼也刚刚投入使用不久,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先进的设备,我们大概有百分之九十的课程都安排在这里,有的课大家占靠前的位子、有的课需要抢占靠后的位子。有的是几个班一起上的大课,比如马哲毛概邓论,也有信管和我们俩个班的公共课程,比如高数线数,还有我们班自己的专业课程,比如七七八八。现在回头去看,就是大班、中班、小班的小朋友们在愉快的玩耍……只有少部分孩子能驰而不息地认真听课,做到“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其他孩子们有的看着老师,想着自己的小九九,这些小九九有:中午去一楼食堂吃还是三楼奥都啃鸡排?今天还要不要去网吧打游戏啦?我稀罕的女生今天坐哪了,我怎么能约她一下……。还有一些孩子热爱聊天,从上课到下课,老师说多久,他就能唠多久。
记得大三刚开学有一堂公共课(忘了是什么课程),是一堂大课,因为一个假期没见面,我和老胡就在课堂上热聊起来,忽然,全班安静了,抬头发现老师在用“炽热”的目光刷刷我俩,说:请中间那两位说话的同学起来回答一下。然后全班同学调转脑袋,刷刷我俩。这个时候,我站了起来(是的,老胡没有,真的没有)老师说:请你回答一下。我说:老师,啥问题?老师很有涵养地重复了一次,恰巧问题简单我答对了,正以为可以顺利“逃过一劫”之时,老师又问:你既然会为什么我刚才集体提问的时候你不回答呢?我下意识答到:因为我想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满脸无奈。其实,这样的孩子,该打。
理工楼还有我们上夜自习的定点儿教室,应该是114和117,有次太晚了怕宿舍锁门,我和宿舍老小从下图这个117教室窗户跳了出来,落地即被抓,要求我俩跑回去关上窗户,再按照寻常路重走一次。其实,这样的孩子,该打。
外面看看不解馋,但进去的话拉家带口目标太大,犹豫之际,偷偷一打探,巧了嘿巧了,值班室没人了,于是我们领着老大扛着老二,直接跑到了11楼。11楼也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地方,以前窗户是没有栅栏的,盛夏时分、11楼窗口,是欣赏桃李湖美景的绝佳位置,而现在这扇宝窗是这样的。
不过,手机贴着窗户,拍下的桃李湖也很美,上秋景~
再上一张2002年刚入学时用老式相机拍下的桃李湖。
领着孩子们在十一楼转了转,小宝很给力,让不说话就不说话,大宝则很好奇的轻声问:什么是实验室呀?啥叫博士后呢?走在她俩身后,看着已经有点破旧的陈设,想想当年的自己,忽然眼眶湿润了。大宝回过头问:妈妈你怎么了?答曰:中午没睡觉,有点困了。很多情感,深深封存于心就好~
理工楼出来,驻足桃李湖畔、篮球场边,孩子们很入神,我们也没有打断她们……
青蛙王子和两位小美女,胡同学当年一定幻想过在桃李湖边能搂到什么样的美女,但今天这幅场景,应该叫做意外之喜吧,哈哈~
下一站,后花园,后花园是很多故事开始的地方,记得非典时期,学校成立了巡逻队,巡查的重点就是后花园,把试图跳墙翻到满都海公园、然后跑出去玩儿的捣乱分子们都弄回来,也负责提醒天黑之后在这里溜达的情侣们不要太过亲密……多措并举保障校园不被非典病毒侵染。
秋日的后花园,已经没有了记忆中的模样,园子还是那个园子、土山还是那个小土山、树林还是那片小树林,但就是觉得美得不可方物~
还有这个小蘑菇亭子,回来就翻出了17年前军训时的同款照片,那年,未来遥远得没有形状,我们单纯得没有烦恼。
小花园出来,老胡要领着他的爱女们去操场跑跑,现在的操场是全网大包围,高端大气上档次。当年,是看台围墙半包围,还有栅栏式的铁门。那个时候,晚上操场锁门,但胡同学可以翻墙,马同学也可以从栅栏缝隙钻进去,然后一起躺在球场中心看星星。记得有一次,突然场地四周探照灯同时亮起,大喇叭里喊道:操场中间那两位同学,请立刻离开操场,请立刻离开操场!然后俩人就像越狱一样,嗖嗖地窜到看台上,再一跃而下~
年轻真好,现在跳墙,就得抬去医院了……
我家可爱的姐姐,明明自己想去跑跑,但生怕跑步的人们撞着妹妹,也生怕哪颗足球飞过来打着妹妹,把妹妹紧紧用在怀中~
老胡站在球场边的背影,球场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了,当年这里还是土操场的时候,胡前锋就天天踢呀踢的,还差点把自己摔残。此刻该老汉站在场边的心情,我能感同身受……
还有马同学,在这里跳过操,穿得不多的那种健美操。
宿舍嘛,没有进去,但从外面看,应该都翻新了,宿舍窗户上基本都放着六个暖壶,看来六人间的格局一直在沿用,宿舍里那些小故事,也片段式地在脑海里闪过。再亲密的朋友,也还有各奔东西的时候,在一起,就要学会珍惜,经历过,就要学会感受。
校园里转了一圈,用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关于两位同学寻找初心的想法,早已预热升温了很久很久。从上学时候的眼里只有彼此,到毕业参加工作,脑子里装进了事业,再到结婚,又装进了家庭、老人、孩子,十年弹指一挥间,回头细数,用聚少离多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俩人都像上了一根几乎不停转的发条各自转呀转的,也曾被多方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想过放弃,但终究还是在牵手同行。记得看过一句话,大致意思是,夫妻之间的相处犹如两种颜料的混合,不会产生一种颜料变成另外一种的奇迹,只会是两种颜料融合而成的第三种颜色,隐约可见两种颜料的本色却又转化为另一种混色。我想,这样过日子,大抵是没错的。
第二天到家后,又翻出了一些旧时照片,这些年时常会眷恋过去自带柔光的温暖岁月,然后用照片定格,只回味、不叹惋……
没有太多感慨,从风华正茂的情侣到相伴到老的夫妇,每一对夫妻都经过了彼此成长、相互成全、互相扶持,当下的时光也将成为未来口中的过去,最终,就都成了心中最温暖的一抹记忆。
记结婚十年,致刹那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