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手机的普及,微信的发明,许多人每天都能看到海量的好文章,不停地转发,不停地关注,不停地收藏,看似天天阅读,这些好文章对你到底有多大的帮助?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一下,阅读时是否入心入脑?是否将文章彻底读透?是否践行文章中的好方法?是否将自己的思维升级?我的答案是99%的文章仅仅是读读而已,一时热血或者一瞬感动罢了,读完之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文章早已被束之高阁,忘至九霄云外。
静下心来,想想这个事情,细思极恐,上个月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那些年错过的笑来老师》,由于笑来老师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当年我没有重视,直至如今方才阅读,相见恨晚,错过了不止两三年,按照笑来老师七年一辈子的说法,错过了大半辈子,另一个例子,去年开始接触极简主义,订阅相关微信号,还看了关于极简主义的日剧,看完之后热血澎湃,真正去收拾房间时,还是下不去手,生活依旧乱如麻,文章读再多也枉然,知道“极简主义”再早有何用。
问题出在哪里?面对文章中的新知识、新观念的时候,我们犯的最大错误是读了一遍,觉得不错,仅仅是转发至朋友圈、群中,仅仅是收藏而已,我再问一个问题,收藏过的、转发过的文章你重读过没有,反正我极少去读,总觉得文章已经阅读,观点已经吸收,而事实上呢,距离入心入脑还存在极大的差距,笑来老师一直在倡导“只字不差地阅读”,这不仅是阅读方法,更是一种能力。
有些人会说:“我就是只字不差地阅读!”然而,许多人读完文章之后,心里感慨,“这篇文章说得太对了。”接着便是继续等待下一篇好文章,有的时候,这种阅读的愉悦感会让人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知道了文中的内容,生活就会变得不同。虽然一篇文章能够帮助我们找到自己的思维漏洞,但那只是帮助我们提个醒而已,如果我们不去修补它,那么仅仅只是知道那些漏洞的存在而已。读文章之前,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不足,而读过文章之后,拿不出行动去完善自己,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那么,今后遇到好文章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1)千万不要收藏!千万不要收藏!千万不要收藏!
每个人都觉得收藏好文章,待以后有时间的话,可以直接拿来用,一旦你收藏了,那这篇文章便彻底被雪藏了,也许终其一生也不会再次打开。
(2)只字不差的阅读,重复阅读,直至能够复述出来。
只字不差的阅读,刚才已经讲过,这是一种能力,唯有逐字逐句地阅读,方能深入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好的文章,每当你多读一遍,都会发现有些新的收获,每一次重新阅读,好似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便是这个道理。如何检验自己是否真正了解文章的内容?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一遍读过的内容,只有将你知道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才算是真正融入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才有机会生根发芽,并与其它的观点相碰撞,产生火花,衍生出新的观点。
(3)做笔记或者心得体会。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点体会非常深刻,以前读书、观影数量较多,但是仅仅关注数量,而非质量,若干年后回想起来,总觉得书里所述或者剧情对白依稀记得却无法记清,甚至毫无印象,再次看到这本书或这部电影之时如同初见,这样便失去了读书、观影的意义,从今年起,每次读书和观影之后都要写文章,书评、影评称不上,留些文字记录读书、观影的体会吧,若干年以后,看到这些文章便能回想起当年读书、观影时的想法与感悟。详见文章《淬炼心性 养成自己(2017年第1本书《匠人精神》)》、《勇于面对衰老与死亡(2017年第2本书《最好的告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2017年第1部电影《我的诗篇》)》。
(4)践行!践行!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在我的文章中已引用多次,不再赘述,没有践行的阅读仅仅是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去尝试弥补不足。
2017年起,从阅读做起,不辜负看过的好文章,用心用脑面对每一篇看过的好文章,做一个行动派,不拖延,不积攒,不找借口,不找理由。Just do 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