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汉代史官撰写的《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杜康)作秫酒。” 时间可以追溯到夏禹时期了。
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酒文化不可或缺,但很多人并不推崇。原因嘛,就是酒醉之后往往跟随着让人不太高兴的事。其实,早在孔子那时候就已经提倡饮酒要适量了。《论语·子罕篇第九》中记载:
【原文】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在外服侍公卿,在家服侍父兄,办理丧事不敢不尽礼,不被酒肉所困扰,这些事我做得怎么样呢?”
在外工作应酬,在家服侍父兄,亲友间沟通感情,尤其是婚丧嫁娶,各种场合中都免不了以酒助兴。但并不是谁都能自律不贪杯,要不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酒后乱了人性的事件了。
去年全网沸腾的唐山烧烤事件之后,也陆续报道了好多酒后无德的事件。其实不仅是现在,翻开历史,因酒乱事的例子数不胜数,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宋江酒后提反诗、张飞醉酒命呜呼等等。
对此,孔子的主张是“不为酒困”,虽然在前面的那几个场景中都不得不喝酒,但千万不能喝多误事。因为酒虽好,但贪杯无益,它能使人兴奋,也能使人头脑不清。过度饮酒对身体的伤害很大,人的肝、心脏、大脑、胃都会受到酒精的侵蚀。
我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曾亲眼目睹一些与小混混玩耍的差生,天天喝得晕乎乎、醉熏熏。到后来,发展到整个人都疯疯颠颠的,甚至酒醒之后依然神志不清,记忆断档。
记得有一次这小子又喝多了,回到宿舍中大喊大叫,结果,跟他玩得最好的朋友小魏子把他扯过来就是一顿揍。在大家诧异的眼神中,小魏子说:放心吧,明天他酒醒了之后什么都不会记得。
这件事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也突然明白了为什么家父反复强调,只要还在读书,就千万不能学着喝酒,因为酒精会伤害大脑。
现在,经过科学研究,也早就表明,大脑在酒精的作用下,会思维混乱并丧失控制能力,这也便是酒后乱了人性的科学依据。
虽然曹操曾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却也是劝人建功立业,莫负青春。正如那句广告语说的:酒虽好,不要贪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