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眼中的帝国兴衰(三)——两宋

小炒注: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史,中华帝国一直在改朝换代的剧情中循环。从暴秦、强汉、乱晋、盛唐、弱宋,到最后明清的封闭,我们习惯于从君王的性情、国家的政治军事史以及官僚的人品道德中去思考过去。但在这些历史表面的背后,是国家财政的负重前行。财政的兴衰,决定了国家的政策和民心的向背。


第三周期:集权财政制度的涅槃重生

宋是一个让人恨铁不成钢的朝代,它经济繁荣,却积贫积弱,将一副好牌打烂。而这一切,都能在财政上找到原因。

为彻底解决地方割据,宋朝实行中央养兵和官员互相制衡,庞大的军费开支和官员俸禄让宋朝喘不过气。两次财政改革,分别从减少支出和扩充收入着手,均告失败,宋朝财政走投无路,奔向了通货膨胀这个深渊。

为便于阅读,我将第三周期分成上下两篇。上篇写隋唐下篇写两宋


五、五代十国

商品经济发展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与以往不同的是,政治上虽然分裂,但经济上联系频繁

一大批出身于庶族的藩将成为这一时期统治阶级的主流,各国的帝王大多出身于下层人士,将相大臣也大多出身微寒。这主要是由于,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科举制的兴起以及唐朝民间经济的繁荣,大批庶族地主涌现,五代十国时期继续了这种趋势。

庶族地主出身平民,大多靠商业发家,在观念上更加务实,不受儒家经济观念的束缚,不相信君权神授,只相信实实在在的势力。因此,相比于前代的重农抑商,五代十国的统治阶级开始重视商业,通过商税强化政权,尽管战乱频繁,但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后周世宗改革

北宋承袭后周。后周(951-960年)是五代十国最后一个朝代,由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

954年,著名的周世宗柴荣继位,立即着手进行经济改革:

1、土地改革,学习北魏的均田制,把中原无主荒田分配给逃亡人户耕种;

2、税收改革,取消所有权贵的免税特权,不管你是谁,你只要占有土地就必须向朝廷纳税,包括孔子后裔;

3、仿照唐武宗灭佛,废除寺院3万多所,新增良田万顷,迫使6万多名僧侣大批还俗,收购民间佛像铜器铸钱。

改革之后,后周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成为五代十国中最强,先后击溃南塘、后蜀,占领富庶之地江浙和四川,使后周的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公元959年,柴荣英年早逝,在位才5年,年仅46。柴荣的早逝给了赵匡胤登上最高权力的机会。


六、不堪重负的北宋

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以政变的形式建立北宋。

唐朝解决了世族门阀问题,却留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解决地方割据,财政之伤

针对节度使问题,宋太祖的办法简单直接:收缴兵权,中央养兵,弃府兵制用募兵制。全靠中央拨款

针对权力集中问题,各级政府财权、军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皆由中央任命。因此,北宋创设了最复杂的官僚制度,官员互相牵制,各级政府盘根错节。

从此,地方势力再也没有能力挑战中央,北宋之后的封建王朝,中国再也没有发生地方挑战中央的事件。由此也带来财政上的一大问题,养兵要用钱,公务员也得花钱。

北宋养兵120万,创历史之最,军费一度占到财政收入的80%以上。关于北宋军费开支之巨大,宋仁宗时的大臣蔡襄曾提到:“禁军一兵之费,一岁约费钱五十千文。厢军一岁费钱为三十千文,通一百一十八万余人,一岁约费四千八百万缗。”这还只是士兵的工资,不包括前线支出、军官俸禄等费用。加总起来,达到6000万贯。如遇到战争,费用又得增加千万巨。

北宋在编官员2.5万名,疆域更大的唐朝从没超过2万,地方吏员二三十万名,科举取士人数是唐的5倍。俸禄支出1200万贯

军队和官员的支出就已经是7200万贯。这还不包括基建、皇室开支。


财政制度

农业税上,北宋沿袭唐德宗的“两税法”,承认土地私有制,按土地面积定额征税,一般每亩收1斗(12.5斤,亩产300斤左右),江南等地每亩收3斗,两税收入2000万-3000万贯之间;政府养兵,没有了兵役,但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北宋农民的税负并不轻。农业税总共在5000万贯-7000万贯之间

商业税上,宋朝鼓励商业发展,出现了完整意义上的商税制度,宋仁宗在一道诏书中称:“商贾不通,财用自困。”,工商税率比较低,2%-3%之间,商税最初500万左右,中期保持在1000万左右。低税率成就了宋朝经济的繁荣,但民间商业集中在利润微薄的产业中下游,如服装、玩具等。

国营专卖上,宋朝的国营专卖比汉唐都要严酷,专营的领域更广,囊括了盐、酒、铁、茶、香料、醋等上游产业,并且制定严酷的法律禁止民间涉入,更是加强了对专营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程管理。专营收入达到4000万贯,是晚唐税收总额的两倍这种政策间接导致了王安石变法失败,后面再表

北宋初期财政总收入是7000万贯至8000万贯,中后期的财政总收入在1.2亿贯至1.5亿贯之间,峰值是1.6亿贯,远超前朝

北宋一改历代王朝开国的轻徭薄赋传统,从一开始就是重税,远超汉唐。

在鼓励商业上,宋朝远不如唐,政府占据上游重要产业,只将下游薄利行业留给了民间。宋朝的商业繁荣,与政府关系不大,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规律使然。

范仲淹改革,缩减开支

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1040年),北宋对西夏开战,仅陕西一带的战前开支为2000万贯,开战后疯长到3300多万贯。土地兼并的严重激发了民变。北宋的财政问题凸显。

公元1044年,宋仁宗启用范仲淹进行改革,试图进行财政收缩。

针对冗兵,范仲淹提出恢复府兵制,寓兵于农;

针对冗员,范仲淹改革考核体系,淘汰官员,仿照唐初实行公廨田;

针对收入,范仲淹提出重视农业,轻徭薄赋。

范仲淹改革的实质是儒家的小农经济,减少政府支出,减少农民负担,但对土地兼并视而不见。整个官僚反抗范仲淹改革,一年以后,改革无力推进,范仲淹心灰意冷,远走陕西。

范仲淹改革之所以失败,在于以他抱守的儒家经济为理论基础的改革是不切实际的

他的脱离实际在军事改革上体现得最为明显,直接由募兵制改回府兵制,宋仁宗断然拒绝

在政治体制上,更改法令,精简官僚,初衷是好的,但改革者并未掌握实权,只依靠皇帝强行推进改革,如此冒进,只会招来强烈的反抗,儒家这种幼稚的改革变表现,前有王莽改制,后有戊戌变法。

在改革思想上,小农经济已经落伍了,跟不上商业发展的时代潮流。

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儒家代表的范仲淹,其改革相当保守,依然是儒家倡导的“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为官清廉”那三板斧,只字未提商业。两千多年来,儒家学派在政治和文化上颇有建树,在经济上愚昧保守,几无贡献。


盐钞养兵,古代版房地产

范仲淹改革难以推进,军费问题依然困扰着宋仁宗。公元1044年,宋仁宗推出盐钞。

盐钞是北宋的创新,商人先向官府交一笔钱,换取凭证,这张凭证就叫“盐钞”,商人凭盐钞到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再到指定边关地点销售,商人自己负责运输。

盐钞的实行,不仅给宋仁宗带来了700万贯左右的财政收入,还为政府节省了500万-700万贯的额外开支,满足了80%的边关军事开支。

很像现在的土地垄断,盐钞就是政府画押的土地证,商人先缴纳土地出让金,拿到土地证,然后建房子销售,商人自己负责建设。地价占到房地产收入的1/3,这还不包括各类房地产税目、土地抵押收益及背后的利益输送。政府仅靠卖地就能获得一半的财政收入。

北宋那时还没有出现纸币,由于盐钞的良好信誉,后来盐钞逐渐货币化,成为交换媒介。盐钞是建立在人们对盐的正常需求上的,发行过量,就会形成泡沫,一地鸡毛。

政府抑制不住敛财的冲动,发行了大量的盐钞,远超实际需求,在1073年,民间实际盐需求是43万席,而陕西边关发行的盐钞就超过了90万席,盐钞越来越不值钱,最后无法实行了。想一想,这跟房地产多么像


王安石变法,强势的国营政策

宋仁宗死后不久,宋神宗上位,面对刻不容缓的财政危机,公元1069年,启用王安石开始敛财的改革。

当时还发生了王安石与司马光激烈辩论,极类似财政眼中的帝国兴衰(二)——秦汉里的盐铁论。

儒家代表的司马光依然是儒家经济那老一套,认为政府应该节省开支,以农为本,不要随意从民间搜刮;王安石认为政府正常开支不应缩减,利用政府力量搞活经济,从而增加财政收入,“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在理论上,无疑王安石更先进,但在中央集权制下,一起做饼往往就演变成了分饼大战。皇帝肯定赞同王安石的开源政策。

三年间,市易法、青苗法、方田税法、农田水利法等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陆续推出,将基建、金融、商品买卖等全部由国家掌控。俨然一副计划经济的样子。

王安石变法与范仲淹变法都没有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王安石变法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给底层人民带来好处,反而增加了他们的负担,但变法实实在在增加了财政收入,缓解了财政紧张。免疫法创收400万,青苗法创收300万,市易法创收100万,其他的贡献微乎其微。

改革者足够决绝,也掌握了政治权力,但王安石变法依然很快被废除,变法失败原因众说纷纭,甚至有人神化他,说他的改革过于前卫,超越千年,但真实原因就一个

开国实行的严酷国营政策已透支民间财富潜力,此时的改革实际上是与既得利益者争利,当既得利益者把自身损失转嫁给底层平民时,改革同时面临着两个庞大阶级的阻挡,无法形成新的利益阶层,这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王朝财政体制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再也没有整体性配套改革。为了维稳,中央政府变得趋于保守,不复汉唐雄风。后人对他的推崇与怀恋,实际上是一种对国家变革的渴望

但是,王安石变法既不先进,也不前卫,不过是封建王朝国进民退的又一次上演罢了,与桑弘羊、刘宴并无本质区别

以后来人的眼光来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对中国本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会。北宋民间经济发达,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范仲淹和王安石变法的迅速失败,意味着中央集权体制下的国家财政步入死局,单纯的财政制度改革已无法挽救中国封建社会的命运,拥抱工商业,国家经济整体的改革,才是更好的出路。

虽说资本主义对于封建主义来说,是洪水猛兽,会湮没封建主义,但北宋要想自救,还是得沿着资本主义经济这条路线走下去。因为资本主义的商业是包税和自治的,不花费朝廷一文而自治自建,还包缴纳赋税。商业税收的潜力是农业税收无法比拟的。很遗憾,北宋没有把握住这个机会,宋以后的明清,则直接倒退回了农业经济,与世界潮流越来越远,中国步入长期停滞,在一棵枯树下昏睡700年。


通货膨胀挽救财政

北宋末年,财政年年赤字,财政收入只能覆盖支出的3/4。两次变法,财政收缩和财政扩张均失败,面对赤字,政府无所适从,只得喝下通货膨胀这杯烈性毒酒。

公元1102年,作为王安石女婿的哥哥,敛财能臣蔡京成为北宋的宰相,四处敛财,新增收入2000万贯,搜刮完民间后,就利用货币的通货膨胀不断从民间抽取财富。

1102年5月,在蔡京的主持下,政府铸造折五钱“圣宋通宝”,贬值2.5倍,试行成功,经济未出问题。

1103年,朝廷下令铸造折十钱“崇宁重宝”,其中铜钱3亿文,铁钱20亿文,币值再贬2.5倍,新币总额将近市场流通总量的1/10。

新币的大幅贬值,引发民间私铸之风,民间经济受到创伤,宋徽宗担心出问题,逐步禁止折十钱流通,强制收回,并将蔡京罢相,但官府收购折十钱的价格较低,百姓财富凭空遭受巨大损失,再次遭到政府洗劫。

公元1107年,蔡京官复原位,再铸折十钱,并严厉打击民间私铸。公元1111年,宋徽宗命令折十钱贬值为当三钱,持有折十钱的人的资产一下子缩水70%

随着折十钱数量的越来越多,温水煮青蛙,老百姓生活日益贫困。

政府不仅将铜钱、铁钱大幅贬值,还将具有货币功能的区域性纸币交子、钱引也大幅贬值,而且纸币的贬值更加轻松高效

交子起源于宋仁宗时的四川,由民间自发发行,流通量一直保持在25万贯,宋徽宗发行交子后,用5年的时间将发行量扩大20倍,交子的价格从1000文直线下跌为不到20文,引发金融崩溃,政府一看形势出现失控,发行新交子,按4:1兑换,即4贯旧交子兑换1贯新交子,一下子贬值4倍,持有交子的人的资产缩水75%。到最后,政府停止兑换交子,任其自生自灭,将持有交子的人洗劫一空。交子失去信任后,政府又发行纸币钱引,玩法与交子一样。

民间财富被政府剥夺干净,当北方战事又起时,政府已经无力筹集军费了。1126年,蔡京被罢官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的第57年,二帝被俘,北宋灭亡。

从开始实施通货膨胀,到北宋灭亡,仅仅24年。

七、先天不足的南宋

公元1127年,南宋建立,偏安杭州。南宋基本完整继承了北宋的体制,只是人口和土地有所缩减而已。南宋从建立伊始,就自带财政失衡这个基因


财政收入

在财政收入上,南宋财政收入分为农业税、专营收入、地方的上供、各类商税。

南宋丧失半壁江山,人口降至七八千万,耕地降至700万顷,加上战争的破坏,作为祖宗正赋的两税收入自然大幅减少,1500万贯左右。

南宋朝廷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每年上供,折钱交纳,“以助国用”,初期每年上供1500万贯左右。

盐、酒、茶等各类专营收入4000万贯,仅盐利一项就有1500万贯。

各类商税合计2000万贯。

财政总收入9000万贯,峰值是宋宁宗嘉定期间(1208-1224年)的1亿贯。


南宋的命门

相比北宋,南宋多了个北伐战争这个财政黑洞。南宋政权的合法性就是北伐收复失地,南宋国祚152年,进行了4次北伐:岳飞北伐、隆兴北伐、开禧北伐、端平入洛。每一次北伐持续多年,包含多次战争,大家耳熟能详的岳飞北伐,持续6年,来回折腾4次,大小战争10余次。每一次战争都是巨大的财政支出,南宋的财政赤字如影随形,帝国随时都有财政崩溃的可能。

南宋初期,政府部署六大集团军,近20万人,“月费两百万缗”,年花费2400万贯;川陕前线至少40万人,年花费“钱三千余万缗,粮一百六十余万石”。两项合计,南宋初期的军费开支6000万贯,中央行政支出1300万贯,两项刚性支出合计至少7500万贯,这还不包括基建、赈灾等大额支出。对于一个刚建立在废墟上的政权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在不爆发战争的平静年代,南宋财政勉强平衡。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陡增的军事开支让财政立刻入不敷出。


戒不掉的通货膨胀

南宋发行了纸币会子,使用范围比北宋时期的交子更广,与北宋一样,南宋政府又想到了通货膨胀这个“夜壶”。

1161年,南宋在全国推行会子,最初的发行量在1000万贯左右;

隆兴北伐后,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发行量达到2400万贯,增长2.4倍,会子贬值了25%,能兑换750文钱,还算比较克制;

宋宁宗(1194-1224)上位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他希望通过会子解决财政问题,以支持北伐,史称开禧北伐。会子发行量达到1.4亿贯,比继位初增长14倍,引发了剧烈的通货膨胀,政府尝试过回收,但手中资产有限,仅收回了5%不到的会子。会子价格跌到100文钱。

宋理宗(1224-1264)时期,公元1234年端平入洛后,会子发行量达到3.2亿贯,比继位初增长2倍多,贬值25%,米价暴涨至每斗3贯400文,是宋孝宗年间的13倍。1247年,会子发行量达到峰值6.5亿贯,200文的会子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基本成为废纸

公元1262年,宰相贾似道发行“关子”取代丧失价值的“会子”,但强制作废、兑换比例不合理的措施导致了更严重的通货膨胀,纸币又成为了废纸。

与北宋末年一样,货币不断贬值,民间经济被掏空,造成国家财政枯竭,无力扩充兵员抵御外敌。

公元1279年,蒙古人叩关入侵,政府财政枯竭,无力抵抗,南宋灭亡。


八、小结

财政收缩和财政扩张均快速失败,证明集权财政制度走进了死胡同。面对生命力旺盛的工商业,集权财政制度无法调和彼此利益,以实现共荣,最后同归于尽。

清除了世家大族这个顽疾后,如何处理蓬勃发展的工商业,成为关乎集权财政制度存亡的核心问题。二者能否共存?



明朝没有选择拥抱工商业,而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小农经济,回到了原始制度,成为中西方文明发展的分水岭。没有了民间经济这个“麻烦”,集权财政制度能否走出历史循环?具体分析请看终篇《财政眼中的帝国兴衰(四)—明清》。


欢迎交流、分享,作者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拿破仑小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