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和理解包容,是消除代沟的基础。
那么今天故事讲述的就是如何尊重孩子、正确引导孩子的一个小故事。
1
十六岁的小健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学习成绩很一般,母亲虽不溺爱孩子,但教育方式比较简单。
小健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很难见面,父亲只能通过信件教育孩子。
高二时,小健的青春期变异心理达到极限,离家出走,不再上学,到外面去找工作,要独立生活。
父母的焦急可想而知。请假回来的父亲和母亲一道,发动亲朋好友找遍了城市每个孩子可能去的地方。
三天后,在一家快餐店的招工应聘报名表上,找到了小健的名字。店老板告知因为发现小健太小,就没有录用他。
父母把小健的实情告诉店老板,希望店老板能配合找到小健。
于是,店老板通过应聘表上留下的电话,通知小健再来店里面试。父母在店对面的街上等了一个多小时后,小健终于出现了。
父母跟着小健进到店里,与孩子隔桌而坐。母亲焦喜而泣,说不出话来。小健则是惊奇而又无所谓的表情。
父亲对小健说:“你想早点工作,我们理解。但老板看你太小,没有录用你。如果你真要工作,我们去给店老板求个情,看行不行”。
于是父亲又找到店老板商量,表明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势必在社会上漫无目的地游荡,危险性更大。
于是店老板同意给小健一份上夜班的工作。
回过头来,父亲对小建说:“你的工作解决了。我们做父母的尊重你的决定和选择,也愿意帮助你。但是,我们觉得你还是应该去上学,今后工作的机会还很多。你的决定我们尊重,我们的想法你也应考虑。是现在工作?还是回学校读书?我们相信你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说完父母就离开了快餐店,留下神情愕然的小健。
2
严格说父母的做法是走了一步险棋,但这步险棋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果然,到晚上小健回到了家里,对母亲说:“我还是去上学。”
度过了青春期心理变异的小健,用一年的时间补齐了落下的所有功课,顺利考上了大学本科。
这就是尊重、理解、信任产生的巨大力量。
我们家长和孩子接受的信息、接触的环境不同,孩子自然会形成与父母不同的观点和兴趣爱好,父母应正视这个现实,并对孩子的想法予以尊重。
即便是孩子的错误想法,也应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知世界和正确对待处理遇到的难题。
不要简单地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对”、“坚决不行”等话语,不要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拿别的孩子来作比较。
素材征集
如果想倾诉或分享以下任何一类故事,欢迎微信留言给我们:
1.育儿故事(初为人母、教育方式)
2.家庭和事业
3.手足故事
或直接添加微信号:thq8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