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p1-46
曾经读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虽然相信要想做成某件事情,长时间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却一直有个疑虑,这一万小时是个临界值吗?只要练习时间达到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某个行业的专家吗?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有些工作十年的同事,水平却没有高明多少。有些在家里当了十年的全职妈妈,并没有成为育儿专家或者收纳专家。所以这么看来,一万小时的练习只是必要条件。真正有效的充分条件,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刻意练习需要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管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我们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提高英语能力,那么这个目标就不够具体,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可以将目标分解为背诵单词、阅读英语文章、听英文新闻等等。这样的目标还需要量化,背诵多少个单词,读几篇文章,听几条新闻......只有这样特定的目标,才能够评估自己是否有进步,是否达到了目标的要求。
第二,刻意练习是专注的
小时候每年假期老师都会安排练字的任务,而我每次都是敷衍了事。练字的时候临摹字帖最为容易,一边看电视一边写,觉得很轻松。自己写完之后往往不知道写了些什么,也从来不认真分析字帖上的笔画是怎样的起止位置。练字之后,自己的书写水平一点长进都没有。这就是没有专注带来的影响。
第三,刻意练习包含反馈
及时的反馈能够让我们做的事情形成一个闭环,尤其是在刻意练习的时候,反馈才能知道自己哪里做的对,需要继续保持。哪里做的不对,需要改正。如果没有反馈的大量练习,很可能把自己错误的地方重复了很多次,等发现时已很难纠正了。反馈不仅是对自己当下做这件事的正确与否进行反馈,还包括自己做这件事所带来的效果和影响。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时,每隔一段时间就能有正向的反馈传达回来,会加强我们做这件事的内在驱动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激励我们做得更多更好。
第四,刻意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舒适区是我们提高自己的一个最大的阻碍。谁都喜欢待在舒适区,做一些自己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事情,这样很容易得到满足。但如果一直待在舒适区,那自己不但不会进步,可能还会倒退。走出舒适区,会让我们有一些不适,但这种不适感,以及采用正确的方式应对这种不适感,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