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并非凭空出世,其底层技术、传播模式、商业模式的综合迭代是互联网的升级。它跨越了“可读”的Web1.0,又跨越了“可读又可写”的Web2.0,从而进入了现在“可读、可写,并且可拥有”的Web3。这里将以时间顺序叠加、技术演变、交互升级、信息迭代、组织创新等维度,力求呈现Web3的前世今生。如下图:
其实在前面第一章的四部分内容里面已经断断续续去讲述Web1.0、Web2.0及Web3的概念,本篇内容主要通过图文并貌的形式让大家来更直观的看懂Web三个发展内在逻辑,也是对自己的又一次输出思考。
在线图书馆开启Web1.0
万维网是由蒂姆.伯纳斯发明,并无私奉献给全世界人民,它彻底改变了现代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至于其中的变化发展就不在此赘述,但全球信息化却由它开始。下图为Web1.0时代的单向信息传播逻辑图,更直观理解:
总结:Web 1.0 是以数据、信息为中心的单向传播网络,用户只能浏览信息,但无法与之交互。早期网络由非商业性组织管理和维护,具有美好的分布式网络愿景,中后期被商业公司和资本操控,从而引发了第一次互联网泡沫。
UGC大行其道的Web2.0
Web2.0相信大家很熟悉:YouTube、MySpace 、Facebook,以及门户网站新浪、搜狐、网易微博、豆瓣、土豆、虾米等让用户可以参与进来。
现在大部分还是基于Web2.0的整个物理生态和网络生态来发展。
某宝、某东、某多多,甚至我们频繁使用的微/信等等很多都与我们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去创造内容,去开小铺,但平台控制着流量分发,掌握了对“我们”的自由权。你的流量随时都有可能被“它”限制或者消失。也叫做“平台经济”。
下图可以更直观的展示Web2.0的底层逻辑:用户与平台进行双向信息传播
总结:Web2.0是人机互动的双向传播网络,用户不仅可以读取,也可以写入各种格式的信息。但网络服务平台经过资本扶持后走向了集权垄断,平台不但拥有网络资产,而且拥有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甚至滥用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来为平台牟利。
无须许可与信任的Web3
我们先后经历了两次互联网浪潮的洗礼,见证了互联网从网络版图书馆到数字世界的巨大转变。
在这些转变的过程中,看得见的是信息传播方式、内容格式、交互方式的变化,看不见的是数字世界背后资本角力、技术迭代和全球化扩张的巨大变化。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用户的数字资产和身份已经悄然形成,我们已经生活在平行的虚拟与现实世界,它们时而交织,时而背离,彼此形影不离。
时间将我们推到了互联网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数字世界里,“我”是谁?我”的资产归谁所有?“我”创造的价值如何传递、流动?谁在为“我”的安全负责?“我”可以信任谁?
以太坊创始人️Gavin Wood博士创造了“Web3”这个词,Web3是为了让互联网去中心化、可验证、安全而发起的一组广泛的运动和协议。如下图:
上图是:无须中间节点的直连信息传播,展示了去中心化匿名的底层逻辑关系,同时也会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打破平台垄断,推动广泛的、自下而上的创新。
总结:Web3 是价值传播的网络,用户的交互行为从可读、可写进化到了可拥有。所有的数据不再被中心化平台所控制,用户第一次完全拥有了无须许可、无须信任的访问权限。
Web3的互联网不仅能传播信息、经营关系,而且还可以创造价值,即用户可以在数字世界里拥有自己的资产,享有自主权,并可以任意实现价值转移。
Web3到目前为止经历了很多公链、侧链、二级网络的拓展生态,Defi、Gamefi、NFT等,去年大饼生态铭文的出现更是得力赛道,Depin物理建设等新的生态是否能成为新的叙事赛道,我们还需不断摸索。
本书的内容将继续,我的实践也依然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