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漫步青春#征文活动,作者潘建华,本人承诺,文章内容为原创,且未在其他平台发布
让灵魂跟上你
印第安人有一个规矩:旅行三天就要休息三天。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而他们给出的答案会让你觉得更奇怪——让自己的灵魂跟上自己的步伐!
或许会有人说这是封建迷信、是假的。但深思其中含义我们又会如何呢?
回顾往昔,有老子“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也有“民亦劳止”的小康社会,但是这些思想的时代背景使得这些思想更加适合人们生活节奏更慢的生活即慢生活。有人说这是懒惰,慢生活并不意味着懒惰,而是一种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找到平和和乐趣。著名的安永管理咨询公司建议职员不要在周末上网查邮件;日本丰田公司不再允许员工把年假推迟到来年,这些都是为了能够回到过去的那种慢节奏。
虽说如此我却不认为如今的慢生活就是不好的,“慢”与“快”同有竖心为旁,心境如何,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生活的态度与质量。慢是心态的从容;慢是心境的舒缓;慢是心灵的放松。而现今“速成”的功夫一度成为人们敬仰的神术。许多“速成”产品如速食方便面,速溶咖啡也为人们的需求而生,就连获取知识,阅览书籍也能被图书市场的“秒读”神器们收入囊中。《3秒钟读懂任何人》、《10秒钟学英语》、《0。5秒决定你的人生》诱惑着大批衷心奔向成功的人,他们无疑是快节奏社会的奴隶,而这种纯粹功利的速读法仅仅是雾中看月,只求其肤浅表面而失其本味罢了。
想当初那些成功的人那个不曾经历过“霜冻非一日之寒”的磨炼。曹雪芹“红楼梦”的破碎飘零、姜子牙“愿者上钩”的等待、金庸先生的温文尔雅不都是经历了时光的打磨吗?
古语有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行军打仗最忌急切冒进·······这些不都说明快心境下的人们很可能会失去原本的睿智。事实上如今社会不也正是这样吗?扶不扶的问题日益热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影响愈发广泛、诈骗行为越加严重都是因为快生活的节奏使得人们慢慢将自己的灵魂丢得越来越远成为了自己身体的奴仆。
我高中的校门口有位老爷爷,成天眯着眼睛,在门卫室里“无所事事”。但别看他生活得波澜不惊,他却在长年的“观望”中记下了全校几千名学生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深谙“慢”的生活态度。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把自己变成陀螺,跟着地球一起转,而应该学会发现美的轨迹,去用心追寻。敢于用“慢”的态度打破常规,就是敢于无视别人的选择,而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在适当的时间停下来等待灵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慢生活呢?我认为做到顺其自然就好了。怎样才是顺其自然呢?简单地说就是“像心脏一样工作,有忙有闲,尊重科学;像蜜蜂一样生活,有劳有逸,懂得生活。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没错,社会资源有限,为己为国都应多占有一些。然而,生命不只是抢时间。生活总是挟持我们飞速前进,以致于我们忘了占有不是目的,享受才是。为求快,而任由脂肪与添加剂构成的快餐充塞肠胃时,我们真的会快乐么?就像小沈阳说,人死了,钱没花完,确是人间最痛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