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手机贴在耳边,认真地听着。电话那头的少年,语气急促,情绪激动,能感受到他内心复杂纠结的无奈和愁闷。
“我每周六上午在校上课,周日上午到培训班补习,下午返校。一周只有周六下午这半天时间属于自己,可我什么都做不了,只想好好睡一觉。”
“每周都有各种考试,最近数学成绩不理想,我想多花点时间在数学上,可是每天的作业都应付不完。现在快10点了,我的作业还剩一堆……”
“老师天天念紧箍咒,告诫我们不努力的人生就没有前途。父母说不在乎我的成绩,可成绩考得好他们比我还高兴。”
“我知道,父母是想给我减压。没法减,我有自己的目标,平时也比较努力,可是离预期的目标总有差距,所以更多的压力来自自身。”
“我有四位同学得了抑郁症,我感觉自己也快崩溃了!想去看心理医生,或者休学一年,调整一下!”
“初中时,我有不少朋友,和同学们相处得也很好。可自从到了高中,根本没有真正的朋友,很孤独!”
……
我走上二楼,把胳膊支在窗台上,继续听着。少年不断诉说的声音,像疾速杂乱的雨点,噼哩啪啦地落在寂静的夜里,沉闷而响亮。
此刻,唯有倾听,任何劝慰都不合适宜。他积蓄已久的情绪,需要一次这样的绝堤而出,奔流冲撞。
窗外,暗夜如墨。楼下邻居家的一株樱桃树,影影绰绰,在风中发出沉默的喧响。四月,樱桃由黄变红时,邻居大叔在这株樱桃树四周架起长竿,搭上纱网,防止鸟雀偷吃。纱网蛛丝一般,细而韧。还真有用,每天都有一群鸟雀围着樱桃树,叽叽喳喳地叫,可只能望“果”兴叹。我惊异于它们的智慧,无论多么垂涎欲滴,也不触碰那张网。
某日,一只小鸟却挂在了纱网上,尖细的叫声急切而焦灼。我搬来木梯,爬上去。小鸟停止了鸣叫,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充满戒备,又像是含着哀求。它的脚趾上缠绕着乱麻一样的丝线,显然挣扎了好一会儿,旁边的几根丝线已经扯断。我看无法解开,下去拿来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丝线,生怕伤到它纤细的脚趾。小鸟长着绿色羽毛的小小身体,在我手中微微地颤栗。剪完,我松开手的瞬间,它愣了愣,随即“嗖”地一下飞出去了。我的心仿佛也得到某种解脱,尽管只是帮助一只鸟摆脱困境。
此时的少年,多像那只小鸟,被乱麻一样的丝线缠绕着,无法挣脱。也许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幸福的孩子。和许多独生子女一样,从小到大享有家庭的呵护。现在就读于重点高中,成绩不错。我教过不少这样成绩优异的学生,大家看到的,总是他们积极上进的阳光的一面,却往往忽视了他们背后青春的暗影。
因为成绩优异,他们自然就成了人们嘴里别人家的孩子,老师、家长都喜欢将其作为学习的典范。他们当然也享受这种“王者荣耀”,习惯了自己是被关注的焦点。到了重点高中,这些“焦点”们聚集在一起,可想而知,每个人都不可小觑。稍不留神,成绩排名就会往后移位。可是一个班级成绩总有高低之差,有些学生,随着成绩的停滞不前或逐渐下滑,曾经的优越感像缤纷的泡沫,渐渐消失了。
他们失落的同时,开始充满自责和沮丧,认为自己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极强的自尊心,又让他们把这种挫败感封闭在内心。也许通过其它途径表现出来,但没有得到身边人的及时关注,他们会感觉自己的痛苦无人理解,性格也会越来越孤僻。长此以往,心理必然出现问题,甚至导致严重的后果。生活中,这类情况并不鲜见。
这个少年能够一吐为快,是件好事。他不知如何摆脱困境,周围人的帮助,显得非常重要。可以理解,长期处于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前有猛将,后有追兵,每次考试都像一场厮杀。高考更是被神化,常有人说,一考定终身。似乎本科考不上985、211,未来就会一片黯淡。
前几天,一个我曾经教过的学生,半夜给我发信息说,面对快要到来的高考,她感到惶恐,生怕考不好,所以寝食难安。还发了张照片,是班级后面的黑板,上面赫然写着两排大字:输了高考就输了未来,赢了高考就赢了人生。我不禁哑然失笑,这种励志口号无异于那张纱网,未来的人生好似里面鲜红的樱桃,充满美好的诱惑。周围许多有经验的“大鸟”,总是谆谆教导“小鸟”,要想吃上可口的“樱桃”,全凭自己的努力。可他们忘记了,纱网还会缠住双脚。
待少年的情绪渐趋平缓,我告诉他,高考并不能决定人生的全部,正如谁也无法预知自己的未来。所以,设定的目标,未必都能如愿到达。既然如此,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我们努力的目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周国平先生说,人生有三次成长: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而这第三次成长,就像一粒并不饱满的种子深埋在土里,积蓄力量,等待萌发新芽;抑或像蛰伏在地下的弱蝉,长达十七年,期待有一天跃上枝头,放声歌唱。它们在黑暗中所有的等待与蓄力,未必都能换取成功地破土而出。这就是生命过程中的得与失,彼此交织,相生相伴。
既然想勇敢地得到“樱桃”,就要有挣脱“纱网”的底气。得与失不是对立,而是统一。如果慬得了这个道理,那么,少年,你明知设定的目标不一定能达到,却还是很努力。那就完全不应该灰心丧气,患得患失。如果有了勇于承担得失的心态,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那么要祝贺自己,获得了宝贵的第三次成长。这次成长,才对未来大有裨益。
换个角度看,假如高考能赋予你这样的成长,就不应该惧怕它。有一天回望,你会发现,高考只不过是人生之路上的一个路标,它记录了你曾经跋涉过的里程。那些跋涉过程中的欢笑和泪水,最终,都会成为生命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作者简介:一心,原名易新琴,浙江省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散文选刊》、《美文》等报刊,现有《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一心散文”专栏,著有《一心散文》。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0年,多篇散文被选入中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模拟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