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参加了一个笔友活动,于是收获了一个无话不讲,但又不知样貌,不知名姓的笔友。
我想不懂,这算不算是陌生人呢?若说陌生,我俩却无话不说,可以分享喜怒悲欢,丝毫不差于老友的寒暄;若说不陌生,对彼此却是所知甚少,不知道对方在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这个时代太喧嚣了,形形色色的自媒体都在贩卖焦虑,即时通讯的发展看似让人际交往变得密切,可实际上是不是也多了几分隔阂?
这是个奇怪的年代,朋友圈里一派众生相,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维持着人设。
于是,和陌生人的通信让我觉得十分难能可贵。我们彼此不相识,甚至可能隔着遥遥万里,但是这些文字,像是海上生明月下的鲛人泪,幽美光洁,慰藉心灵。
不禁想到《查令十字街84号》里海莲和弗兰克的故事,两个住在大洋彼岸的爱书人,因为机缘巧合通信半生,却至死未曾相见。
支撑他们的是什么呢?大概这就是文字的力量,我能在文字里看到你的样子,看到你的际遇,也看得到你的心路历程,于是“酒肉朋友,不如言语知己;言语知己,不如文字神交;文字神交,不如弦外知音”。
在这么热烈的时代里,人们大声喊出的话,很快就被浪潮淹没。
文字是永恒的,它不发出振聋发聩的声响,它静静地就在那里。
写信的感觉是很微妙的,当你等待过后,看到回信的那一刻,就像是捡到宝贝一样的。你不会兴奋地大呼,只会会心地微笑,发自心灵深处的。
就像《小王子》里面说的那样,你要与人制造牵绊,就要承受流泪的风险。写信的过程中,两个人也就有了牵绊,认真写出的信,若是没了回声,那也是顶伤心的事情。
于是我和笔友约定,就这么一直写下去,哪怕十年二十年也好,即使彼此有了家室。
就这样,在现实生活之外,我们收获了一个不知名不知相貌的知己,可以无话不说,就当做彼此只是想象中的一个朋友。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也希望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社交实验,看看我俩的信会写多久,看看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只靠极少的通信可以发展到怎样的地步。
所以,我想把我俩的信件都记录在这里,以连载的方式,让更多人看到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欢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评论,为我的回信提供一些意见,也希望大家可以在下面留下自己的邮箱,找到彼此的那个文字知己,或是一个可以无话不说的树洞。
好巧啊,世界这么大,你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