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化身为社区
写到这里,我们已经一同探索了关于建造社区的许多概念和方法。厘清这些概念——社区、归属感、信念、社交资本和沟通交流,就如同一幅画已经描绘出基本的线稿,让我们能够隐约看清作品全貌。本书余下的部分将用来填充细节,然后上色。不过,现在我们还是要再花些时间来聊聊这位拿着画笔和调色板的作画者。对他而言,画家作画的高超技法对应在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当中意味着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做到合理而优雅的色彩搭配,又需要作画者自身具备哪些属性?
我们甚至可以抛开画家的比喻,直接断言:社区工作就是一门艺术。艺术家总有一些相通的能力、属性和性格,但每个艺术家都有专属于自己的,令他与众不同、独傲群芳的特质(我管它叫「独家佐料」),因缘际会拿起这部书并沉浸其中的读者们必然亦将如此。在我下面将要谈论的社区工作者所应具备的一般属性之外,你应该始终努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独家佐料。
道与术,先论道
身为社区工作者,社区就是你的外化——对于任何一名普通的社区工作者都是如此,非独社区的创建者或高级管理者而然。在「术」的层面上,我们可分解出策略、技巧、手段、能力等因素,它们都可以帮助你把复杂问题条分缕析,纳入逻辑的框架并通过归纳和演绎导出具体行动方略,从而使一切尽在掌控。治理社区的「术」是一个庞杂的话题,我们将会在下一章详细展开论述。本章我们先来谈谈一个社区工作者脑内应有的图景[1]。
每当有人问起我做什么工作时,我一度这么说:管理一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社区。我自认为这个表述准确且完备,却招来妻子的揶揄:「你就说是在一帮痴迷触手的二次元死宅们搞出来的论坛里当版主嘛」。虽然多少有些难堪,又不得不承认实情也许确实如此,但真要这么说又怎能甘心呢。之后我又想了很久——论坛里确实不乏二次元死宅,这是实情,若要增加完备性,就只能这么说:
我协助一帮来自世界各地的充满热情的人们,实现他们认为极有意义的事情。
好吧我承认,看上去还是不够完善,如有更好建议请给我写信...
这句话里其他所有的字词都只是为了帮衬我真正在意的那个词而填充上去的。那个词是:实现。
社区领导者的职责所在,就是为了帮助那些选择了成为这个社区一份子的人们,实现他们最大的抱负,把他们真正期望的事情变成现实,让他们彼此之间能够展开协作,不仅实现每个个体单独的目标,也让这些目标聚合成为整个社区的共同目标。
信任即一切
实现任何事的先决条件都在于信任。我们已经讲过,社区本质上可以视作一个社交生态系统,系统当中的个体通过各自的贡献来积攒社交资本,这意味着一个人所积攒起来的资本应当是来自于社交性的交互,在这当中信任是关键。如果你在一个社区当中失去大家的信任,人们将带着提防之心小心翼翼地同你打交道,积累社交资本将变得十分困难。
作为社区领导者,或者说管理者,想要得到社区成员的支持,并让整个社区对你持续抱有信心,信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前文举过奥巴马在美国的困难时期鼓舞了整个国家的例子,当时的美国何以处于相对来说的窘境,部分原因亦来自小布什任内失掉了民众的信任。当信任不再,话语和承诺则无意义。只有信任存在时,你的话语才对人们有意义,你才能凭着承诺带领人们继续前行。
然而,信任来之不易,获取信任并不是一件可以轻易「习得」的事情。大多数时候,你要么被信任,要么不被信任,就是这么简单。引用我岳父在一次家宴上的训谕:「要诚实地生活——不然,你就总得记挂着不去做你自己」。诚哉斯言,如果你的行动总是可以公开透明,「事无不可对人言」,那么你踏出的每一步都受到他人的信任加持,你会因为坦荡而充满自信。这是身为社区领袖的重中之重,对人生而言亦复如是。
信任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作为社区领袖你总是希望能与社区成员在情感上拉近距离。你希望每一个社区成员都认为你是平易近人的,随时可以沟通的,会体谅他人感受的这样一个人。没有信任,这些无从谈起。人们会向你寻求建议,企求帮助,或谈论个人事务,调理纠纷,等等。这些情景多半敏感而复杂,若非对你达到一定的信任程度,人们自不会轻易启齿。
倾听的价值
彼此信任的感觉十分美妙,也能为你带来自信。找到这种感觉的部分秘诀来自于双方应该达成相当程度的共识,以此作为互信的坚实基础,当然,耐心也必不可少。要对所有可能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有些人可能会故意找茬;有些人可能过于坚持己见,而另一些人却过于腼腆而不愿发声;有些见事不明的人则会时不时兴风作浪,小题大做一番。与此同时,另一些人会展示他们的责任心为你注入能量,他们对事情优雅而得体的反应令人赞赏,他们努力维护社区氛围的意愿令人心生敬佩。你将目睹世间百态,深刻体会人性的各个不同侧面,从力量与智慧,到软弱和犹豫。无论社区发出怎样的声音,你都必须拿出最大程度的耐心和理解力来倾听。
当你展示出信任与倾听的能力,你将获得社区的尊重。他们也将倾听你的话语,如同你倾听他们。他们将与你协作,乃至并肩作战——当你不得不与人开战的时候。他们将成为支撑着你的大家庭,并将继续扩大。当你希望在社区里建立某种信念并使之持续增强的时候,你获得的尊重会十分有用。如果社区成员与社区领导者经常性地产生积极正向的互动,并且双方都能快速反馈,那么整个社区是一个共同体的感觉会逐渐增强,乃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共同的信念。这一切将会为社区当中的每个个体带来归属感。尊重是一件十分珍贵、值得珍惜的礼物,你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尊重一旦失去,再想重新获得几乎是不可能的。
远离「自我」,或被人远离
正确的行为会带来良好的后续效应,错误的行为会带来持续的损害。社区领袖所面临的最大风险是自我膨胀,不幸的是,竟有为数不少的人以为颐指气使、专横独断是一种领袖气质。
如果你处在一个有影响力的位置上,那么,它会带来一个比较有趣的副作用就是名气。许多人会认识你,读过你的文字,会拿你的意见当回事。互联网及线上社区的发展为一个人自我的膨胀带来前所未有地便利。搜索引擎、社交网站、订阅、通知等等许许多多东西每时每刻都在告诉你有多少人喜欢(或厌恶)你。尽管这一切可能让你不时感到小小地得意,但你必须重视受众胜过重视自我。要保持平衡。不论为世界做出过多少贡献,也不要让名声盖过你所贡献出的价值。
只可惜我见过太多人在此折戟。我见过好几个曾经广受爱戴的社区领袖,他们一度拥有不计其数的追随者和极其广泛的影响力。一旦产生因为自己的影响力而获得某种特权的幻觉,他们就开始渐渐失去所拥有的东西,陷入衰败。特权思想是任何社区的大敌,它将某人置于其贡献之上,它要求人们的特殊对待。这些带着特权思想的社区成员确实贡献良多,但他们终将毁在自己仿佛踩在一张只有自己能站上去的红地毯的幻觉上。若要长盛不衰,社区领袖必须时刻记着他的职责是为社区做贡献,他是社区公仆,而非相反——将自己凌驾于社区之上。
其中一个例子,是某大型开源项目的一个重度参与者(姓名隐去)。因为非常热情地为项目奔走呼吁,尽管并非一名开发者,他还是成为了这个项目当中的知名人士。他在项目的邮件列表、讨论组和博客讨论当中都十分活跃。他的贡献是明确的:开源项目需要为之奔走和广泛发声的斗士,而他很好地扮演了这一角色,鼓舞了参与者,让大家更好地凝聚在一起。渐渐地,他的名字被提及的次数超过了项目本身,他开始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活动上频频现身,演讲,他的博客文章里经常写一些只有他和他那些酷朋友才懂的内部笑话,一个围绕他形成的小圈子逐渐产生了,这在硬核科技圈里并不寻常。
名声的增长为他带来越来越多的琐务。他开始觉得其他人,那些「承担不那么重要任务」的人,应该多花些时间来处理项目里的琐事,因为他的时间显然更值钱一些,不是吗。但他也同时被不安全感笼罩着,担心因为自己出力的减少而降低项目中的控制力。不管怎样,项目的进展开始停滞,人们渐渐产生不满,但又无人发声,人们都担心自己的反对声音在社区里显得单薄且不合适:谁敢率先挑头对这样一位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明星发难呢。总之就是这样一种窘境。
可想而知,事情并不会到此止步,人们还是会在各种会议和讨论组里交换不满。反对的声音渐渐由小到大,由私下到公开。「自我」,就这样俘获了一名新的牺牲品。
最令人扼腕的是,上文提及的这个家伙曾经是并且现在仍是一个好人,他的选择或行动从没有哪一次是出于纯粹的恶意。他只不过是在自身的光环和肩负的责任之间失去了平衡。
我也很想假装这样的故事只是个例,可惜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不同领域的各种各样社区里上演,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时刻记住自己面临的风险:不要成为上面说的那个家伙。
[1]译注
作者在这里将社区工作者所应具备的能力二元化为 personality 和 strategic traits,再三斟酌后译为「道」与「术」,考虑如下:‘personality’一词在中文里通常译为「个性」或「人格」,甚或「性格」,往往存在所指不明的情况。在给 personality 分类方面,无论商界流行的美国心理学家迈尔斯-布里格斯根据卡尔·荣格的《心理类型》发展出的 MBTI 法还是学界认可的麻省理工学院的 FFM 法,也都没有权威统一的中文译名。作为译者,如果也在译文中时而「人格」时而「性格」,不敢求雅,或连信、达也难以企及。索性抛开这几个词,选择「道」。「术」近于实操,用于改变客观世界;「道」则关乎信仰,是我们在精神层面上,寻找足以仰赖的支柱时可供选择的选项。翻译本书,本就为了给有志于社区工作的读者朋友提供参考,这里与其译作「个性」、「人格」或「性格」以致善思的读者产生是不是要让我改变自己性格的疑虑,不如似进实退地为读者在「求道」方面提供一个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