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主人公是企业的高管,年轻有为,在别人的眼中,他是成功的,已经完成了财富的初步积累,可是他很少能感觉到快乐与幸福,财富带给他的快乐是那么短暂,很快就过去了。我询问他,你来咨询,我们的咨询目标是什么啊?他说:“看看吧,我也不知道,其实也没有什么,我现在的生活挺好的。”我感觉到他谈论自己的情感情绪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好象他在努力将大事化小,小事化成没有。努力让自己让别人感觉到他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他很好。就是带着这种我很好,我们开始了一周一次的咨询。慢慢的随着我们信任与安全感的建立,他开始告诉我:
我不能表达自己的脆弱
我总是得绷着,我不能崩啊
我是妈妈爸爸的情感支柱
我是父母唯一快乐的源泉,
我非常了解父母 可是没有人了解我啊
从小,妈妈常常流着泪对我说:全靠你了,你是我唯一的希望。
他告诉我,有一天,他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一个孩子在妈妈的怀里,面对着妈妈,当妈妈在位置上坐下来时,孩子想自己活动一下,动一动身体,妈妈怕她跌下来,抱紧了一下孩子,孩子的身体更猛的动一下,想挣扎的从妈妈的怀里站起来,妈妈说:不要动,一会到站了。将孩子强行的按下来,又坐在妈妈的怀里,孩子这回生气了,一边大声的哭着,一边更大的扭动自己的身体想动,想脱离妈妈的怀抱,想自己玩一会,可是她得到的是妈妈的大声训斥与恐吓,“你为什么哭,不要哭 你想看看这里的东西吗?一会警察叔叔来抓你了,看那个警察叔叔”,妈妈指着车上的保安。孩子一下子安静下来,
看到这个场景,他觉得好象有什么刺到了他,他觉得胸口很堵,嗓子很紧,孩子的想站起来的愿望在多次的表达,只是这个愿望没有被妈妈捕捉到,妈妈只是让她安静的坐着。要乖。他感觉到非常的气愤,他说:“很多妈妈都希望 :孩子带起来是省事的,不是那样乱跑乱跳的的,不是那样让人操心的,孩子是安静的听话的,可那孩子的情绪与需要就在这样与母亲的互动中,被否定被淹没了,孩子的情绪与需要怎么办?怎能才能表达自己的情绪?说完他激动的握起拳头,随后绝望的坐在沙发里。
谈起自己的母亲,妈妈是中国典型的贤妻良母,只是非常的焦虑,总是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癌症之类的,面对他的情感感受到非常的无助,会感觉到非常的失控,仿佛他强烈的情感已经淹没了自己,她要做的仅是立刻马上的控制下局面,让他停止自主的行动,立刻马上停下来。 在这样的环境中,从小他就学会了,不要哭,不能捣乱,不能在父母面前放松,只表现好的一面,乖的一面,自己要小心翼翼,自己的情绪从来都是压抑的,不仅不能激动表达自己的情绪与想法,自己还要照顾妈妈的情绪与感受,有时,还要哄妈妈。上了学后,努力学习,让自己成绩一直是名列前茅, 听话,让父母放心,让父母觉得稳定与踏实。只是苦,只在他一个人的心里。
在咨询中,我倾听他的感受,没有想改变他感受的想法,也没有他应该是怎样的想法,我只肯定他的情感,是的,他可以感觉到脆弱,是的,他可以感受到孤单与失落,是的,他没有必要一定是高兴的,他可以不高兴,是的,他可以是愤怒的。我只是专心聆听,让他安心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探索与表达自己多年来压抑下的沉封的记忆,慢慢的,他的眉心展开,笑容回到了他的脸上,他变得放松下来。他说,让人一定要自信,一定要快乐,是现代的一种情绪的暴力。情绪其实是流淌的河流,怎能总是一个节奏?
在这里,我更多的用了肯定化的技术,就是肯定他的情感。共情他的情感。在这里,肯定是目的,不是手段,不是我用来改变他情绪或是行为的工具,相反,是我尝试与他表达亲密建立信任的途径。
肯定的结果,是让他安心的去体会自己的感受,并将其充分的表达出来。肯定所产生的直接效果很可能是更强烈的哭泣、发脾气或是其他的自我表达的方式,连同积压在心里的压力一起解释放出来.在情绪与情感受到肯定后,他有时会哭的更厉害,或许是更生气,因为我的肯定意味着默许他表达内心的最深处的感觉,可是一旦表达完了,他往往会好起来,心中不会留下阴影。
就象一个母亲对待孩子一样,当孩子大哭时,你一定要陪在他的身边,提供爱与肯定,如果孩子的感受让你(家长)觉得不舒服,提醒自己,你(家长)的责任不是让自己舒服,而是要让孩子信任你(家长),信任自己,通过这样的自我认知,孩子开始了解自己和信任自己,他对自己感受的表达,即使是激烈的表达,也不再感觉到害怕。
肯定自己感受,不夸张,不做作。肯定自己的情感与需要,给自己的情感一个空间;肯定,是一种温柔的允许,可以不坚强,可以哭泣,可以愤怒,可以淘气与调皮,拿掉一定要优秀的标签,放下自己的面具,让自己休息一下 哪怕只是一点点时光。与自己的情绪呆一会,喝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