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小玉
拿着新买来的裤子到街角那个小店去锁边。也许因为周末的缘故,店里人很多,我站在外边等着。
突然听到里面有个爹爹跟婆婆争论起来,看样子应该是老两口,约摸六七十岁了。
“就在这里让别人帮忙缝好算了,说那么多。”爹爹很大声地说。
“我买了这个自己回去缝,别人都说手工缝的比机器好。”婆婆也不甘示弱地大声说。
“算了,算了,不管你了,做什么事都要跟别人对着来。”爹爹怒气冲冲地从里面走出来。
婆婆还在里面叠衣服,慢吞吞把衣服装在袋子里,边装边嘟哝“我又不是缝不好,花那个冤枉钱做什么。”
边嘀咕边颤魏魏地从里面走出来,也不看一眼站在边上的爹爹,自顾自地往前走去。爹爹从后面快步追过去,从她手里夺下布袋“你慢点,走边上,路上车多。”语气满是急切关爱,还夹杂着不满。
“我还不是担心你的眼睛不好使”爹爹边说边走到她的左边,去牵婆婆的手,婆婆甩甩手,不让他牵,几次挣脱无果,爹爹终于是抓住了婆婆的手,两个人慢慢远去了。
这就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最真实写照吧。生活中有争吵,有欢笑,过后依然是相依相伴,相扶到老。
我都妒忌那位婆婆了,这个年纪,仍然还被爹爹呵护备至,关怀有加,这真是莫大的幸福啊!
我一直望着他们珊珊而行的背影远去,笑容始终挂在我的脸上,恍惚间仿佛看见了我的爸爸跟妈妈。
从我记事起,他们就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拌嘴。
爸爸喜静,妈妈爱动。
年轻时,妈妈就会唱爱跳,老了也一样,在家有事无事,就亮开嗓子唱几句,这时爸爸就喜欢在边上干涉她,妈妈依然故我,一来二去,两个人就会争起来。
吵得再厉害,等到吃饭的时候,妈妈依然会把最好的菜从桌子另一边往爸爸碗里捡。
前几天我们一起去外面玩,出地铁口,爸爸要走较远的G出口,说G出口尽管在里面走得远,但出去就是公交站,可以直接坐车回家。
妈妈偏要走近点的D出口,她认为出去可以转一圈再坐公交,反正是走,外面比里面景致还好。
妈妈不等说完,抬腿就走,我们只有在后面赶紧跟上,路上妈妈偷偷笑着对我说,”每次什么事,你爸爸都要搞赢,我偏不听他的“我只有捂嘴偷偷笑他们孩子似的两个人。
那个年代的人结合,很少有爱情,都是旁人安排,匆忙就走进了婚姻。
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互相磨合,互相学着体谅对方,他们就在生活中慢慢开始成长,开始关爱着对方,也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现代人常说的爱情。
这种几经岁月沧桑的感情,蕴藏在相濡以沫的生活细节里,蕴藏在无限温存颤抖的话语中,蕴藏在漫长岁月的默默相守陪伴中。
尽管重来不曾开口说,“我爱你”,却时时处处都惦记牵挂着对方。这种患难与共,相扶相携的感情,正是我们现在年轻人所竭力追求却又缺乏的爱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