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于2018年8月14日,首发于简书。
今天想好好聊下当下很多行业和产品经理所面临的对于“跨界”的需求和困扰。
举个手机行业的例子,曾几何时,专专心心做手机的芬兰霸主诺基亚,不知不觉就被干掉了。除了诺基亚,很多品牌可能再也不会有东山再起之日,比如曾经手机行业的一哥摩托罗拉,还有曾经的阿尔卡特,爱立信,索尼等等。
至于每个公司是为什么没落了,我们日后再做具体分析,让我们继续看混的好的公司是怎么做的。
在做通讯硬件行业的华为,果断抱起Android大腿,大力进军智能手机市场,以至于今年国内的出货量,基本快跟上苹果的iphone。同样抱紧Android大腿的,还有之前做学习机和点读机的步步高(下的OPPO和vivo),都快成世界前五的手机品牌了。
除了手机行业,曾经专心做操作系统的微软公司,也忽然开始做起硬件。从拥有强大用户基础的Windows入手,微软的产品线几乎是专门为强调工作内容和效率的用户们打造,产品线现已更新迭代到第四第五代,市场份额稳定攀升。
从硬到软的转变
为什么苹果可以一出iphone就杀的手机市场腥风血雨?为什么从没有做过硬件的微软可以在几年的时间内坚定地占有自己的市场份额?其实这都要从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吸引到客户来说起。
苹果手机不仅仅是硬件实在让人爱不释手,更重要的是自带的ios系统。这种革命性的产品,几乎是当时所有手机厂家的噩梦,因为他实在是:太 牛 逼 了!
苹果知道,未来的手机将会越来越接近人类的一个体外器官,而这个器官所将要承载功能的重要性,一定是要远远大于这个硬件产品的外形本身。ios系统所做的,就是搭建一个基于苹果设备的应用平台,然后让开发者们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各种各样的应用软件。因为,应用软件才是真正带给客户价值的直接产品。
苹果通过自己牛逼的工业设计产品,和强大的ios系统,一出世就秒杀了绝大多数现有手机厂家,从零开始占据过半的手机设备江山,也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要说跨界,苹果还不小心就干掉了所有的音乐播放器。(还有随身携带的手电筒,以及卡片相机)
我们都知道,做播放器和耳机绝对是个技术活。不论是机械/生物瓣膜,传导介质,还是单纯的工业设计,音乐硬件行业是一个不那么容易被颠覆,也不那么容易被跨界的行业。可还是出现了这么一种情况:
苹果推出iphone——苹果手机牛逼——苹果手机的市场份额变高——苹果手机的音乐播放软件占有率变高——其他音乐播放器占有率越来越低——苹果手机占有音乐播放器市场的最大份额——苹果成为最大的耳机供应商
于是,从手机到音乐播放器的跨界就在不经意间完成了。甚至,苹果手机还不小心把自己的产品也革命了。拥有几款非常经典产品的ipod产品线,也最终因为市场实在越来越窄,而不得不寿终正寝。
并且,还陪葬了拥有几十年华丽历史的索尼walkman……甚至是索尼品牌。
流量成为跨界保证
可能很多人说,苹果公司是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乔布斯是太接近神的存在,他的苹果手机的确不仅仅是跨界了几项服务,几款产品,或者(不小心)埋葬了几个公司,而是某种程度上称得上是改变了世界的走向。
然而接下来的例子,就不是那么接近神,而是踏踏实实的,企业跨界的例子。
瑞典的宜家(IKEA)公司是做家具起家,拥有70多年的历史。我们对宜家的印象,也都是简洁的装修风格,平板运输的产品,以及仓储即卖场的新型家具购买体验。
哦对,他还在自己的卖场的一片角落开了一个餐厅。
然而就是这块作为购买家具的客人们配套的餐厅,在营收上已经快赶上买家具的营业额了。不很多都在调侃说,宜家成了最会卖家具的餐饮企业。
可能这时候连宜家自己也会感叹说:哎,谁知无心插柳,结果柳成荫啊~
再回来看国内的企业,美团。美团最早做团购起家,但是他们的CEO王兴可不仅仅满足于做团购而已,美团现在已经是一个……几乎什么互联网服务都会提供的公司。他们做外卖,订电影票,订酒店……但是除了这些互联网的点对点服务以外,他们的美团外卖专员骑的小车,都是由美团来设计并采购的。最近的消息,美团又成功把摩拜拿下,成为最大股东。这么一来……美团忽然成了国内最大的自行车厂,包括给摩拜自行车供货的,那些耳熟能详的老牌国企永久飞鸽和凤凰,现在都成了美团的下游。
掌握住客户最终端流量入口的企业,一下子成了跨界完全无障碍的状态,这似乎是当今企业发展的客观事实了。有时候做的顺风顺水的企业,忽然就被一个完全外行业的公司给干掉,也已经不是什么意外了。甚至可以说,将来干掉你的公司,你根本就不知道是谁。
小公司也要有跨界基因
可能大家会说,上面案例里的苹果,宜家,各个是跨国大企业,跨界是他们的事情。事实上,现在无论大小公司要生存,或者要生存的好,会跨界,或者说有跨界基因是基本条件。
为什么这么说呢?
如果说大公司跨界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一项或几项业务已经做得非常成功,靠这部分流量做别的也可以顺势而为。那现在小公司要生存的好,就要通过不止一种专业来吸引客户,而是要以一种综合的,立体的印象去吸引客户,并最终卖给他们服务来获取利润。
举个小公司的例子:专门写职场评论和商业新闻的虎嗅网,是不折不扣的小规模专业自媒体公司。但是最近一两年虎嗅网做了一些,及其有趣甚至让人拍手叫好的事,以至于我被成功吸粉,并且我也成为了他们品牌的推广人,甚至还直接产生了购买行为。
虎嗅网通过提供原创并且专业的商业资讯为内容平台入口,开发了虎cares这个内容板块(相当于who cares,谁理你的意思呵呵开始有点逗了)然后通过传达“一个职场社会人的变厉商店,一个根植于办公室的精神乐园”来全面笼络这一群,身在职场,心怀宇宙而尚未得志的有同感同胞们的人心。
以下这一新版的职场丧T,根本就是在挑战(哦不,是挑逗)老板和同事们的神经。而作为职场人的你,怎会没有过如此想法呢?谁不是嘴上说的“改天有空约”,内心想着“How about never”,面对老板说“你说的都对”,内心想着“Who TM cares”。不知道有没有一个领域是职场T,但是显然,虎嗅不仅创造了一个赛道,并且还在这个赛道上使劲的撒泼。
于是我们可以看出来,公司其实不在规模多大,而在你是否能找到自己舒适的,有可能的上升空间,然后不拘一格的,去表现你丰满的形象,去吸引那些一定会被你吸引到的,超级客户们。
说到这里我又想到一个大公司的广告,因为是电视广告所以就不插所有内容了。这个公司就是adidas,他们的广告截屏如下图:
足球明星小贝,梅西,博格巴,篮球明星詹姆斯哈登,德里克罗斯,歌手兼制作人Pharrell Williams都坐在一条长桌面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呢:Being Creative(有创造力)。于是无论你从事任何体育运动,只要你在创造,你都是adidas品牌所可以囊括的人。那么,adidas的这条广告抓住你了么?Are you NOT a crea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