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枚七零后,年轻人口里的老年人了,老年人眼里的年轻人,不尴不尬的夹在这中年里。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思维是不是真的落后了。
喜欢文学的我们,面对现在眼花缭乱的各种资讯有点懵圈。
我们被称呼为“油腻”的中年女人,过的都不如狗。
打开手机,铺天盖地的文章都说婚姻生活里女人的不幸,原生家庭的影响等等,让我也有点后悔过现在的日子了。
读着“我有一个朋友”的鲜衣怒马的生活,我羡慕得差点也要抛开一切去赶上人家。
热血沸腾的看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我有一个朋友”过的都是一个模式的日子。
好像是数学公式,流行语叫“套路”。
我喜欢翻看手机里推送的好文,但不喜欢套路。
我喜欢那些暖心的文字,正是因为它真正的触动了我内心,引起我情感上的共鸣,我才会爱上文字,进而爱上纯文学。
可是在碎片化的时代,还会有人喜欢那些曾经的经典吗?
那些传世名著也会如一些老物件一样被时光掩埋吗?
写文的人如果只是为了利益,我不知道他的作品能流传多久,还是只能昙花一现,取悦一小部分迷茫的人。
曹雪芹当年写《红楼梦》,也许根本没有想到过会成为传世名著,影响了几代人。
我总觉得,凡是经典的东西一定是经得起推敲,经得起考验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才能是真金。
媒体人如果单纯的追求商业利益,写下的东西就如同快餐,只能饱腹,最终还是会变成没有营养的粪便。
多少不明就里的群众在笔者的引导下推波助澜,成为吃瓜群众。
在什么都讲利益最大化的今天,纯文学是不是再不能被人喜欢,因为他除了带给你感动外,什么也给不了你了。
那些以写文为生的人还能坚持自己的本心了吗?
但是我还是没有办法去强装喜欢现在的所谓新媒体写作,不知道我能从那里读到什么,除了发现在某些人笔下,我的生活也是一地鸡毛,就会变得更加焦虑之外,我没有得到什么其他的精神上的满足。
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真的老了,根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芳华》里,我们曾经熟悉的刘峰,他的善良是我们那个时代一群激情满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精神偶像。今天的“他”却被人看做是“傻瓜”。
一条广告费几十万的文章,我不明白他带给我怎样的感动。我只能承认“我老了。”
我还是喜欢当年的《平凡的世界》,路遥笔下的孙少平为改变命运苦苦挣扎,让当年的我读来热泪盈眶。
张晓风的《地毯的那一端》,让我曾经何等向往自己也能拥有那样美好的爱情。
余秋雨的《遥远的绝响》,让我多想也能听一曲《广陵散》,去体味那流传千古的“魏晋风骨”。
……………………
我不知道我的后世子孙还能否如我们一样幸运有这么多经典可读。
我真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