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找爸爸二十年 心理角色缺失的游戏
我从出生起父亲就不长在身边,偶尔回家看睡在摇篮里的我,“抱都没办法抱一下,看看没什么事,扭开脸就走了”。这是30岁的时候我母亲扭曲过的记忆讲给我听的婴儿期故事。
七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彻底分开,我开始寄住在我爷爷奶奶家。我父亲每周出现一次,带着水果、排骨和零花钱,小学二三年级还有二工厂为有孩子的员工打折订购的本漫画杂志。对我父亲来说,周末节假日,同时完成看望父母和女儿的任务,这样的生活持续7年。
我不跟任何人说多余的话,我所有的语言都在读书和编织书中的延续故事,小学三年读完了译林出版社一整套国内外名著,最喜欢契科夫、欧亨利和莫泊桑,语文书上说他们全球短篇小说巨匠,我想那一定对我造成了不可见而持久的影响。成人之后我把自己的人生情节过度戏剧化,这三个作家对人性阴暗的敏感转化为一种冷酷的自嘲和幽默。后期我开始读《爱的教育》如此温暖的书,已经完全无法撼动之前保留的对人性失望、敏感、戏剧化、冷漠的基调。这是9——11岁儿童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缺少父亲并不最要紧,成人之后我见过父亲缺失的人太多,重要的是缺少父亲角色。
这段时期缺少榜样,以至于我用接下来二十年的时间,寻找一个父亲角色,企图让他们指导我的人生、告诉我如何用父亲般的力量对自己的生命承担责任,如何拿出勇气面对自己的脆弱、失败和错误。在一些空档期,没有这样的师长或年长的男朋友作为权威角色可以依赖,我就自己转化人格,不断强化自己内在的男性角色,跟男生一起混,交女朋友,语言、行为和性格呈现明显的男性化特征。
这二十年的人生当然不能粗暴的被定义,但从对父亲角色缺失的心理语境下讨论,两种模式交替上演,是我很长时间的人生底层心里结构。
年长1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或者老师——为了获取这分关系持久下去,竭尽所能的满足对方深层需求(心理、能力、亲密等等任何对方认可的价值体系中做到优秀)——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亲密关系,关系进入到这一步,开始要求平衡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我却开始退行(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变成心思单纯的小女儿,成熟女性身心独立的需求和小女孩被引领照顾的需求反复多抗冲突,搞得双方筋疲力尽。——最终进入分离的阶段,很长一段时间这种分离是仓促的,不是我厌倦对方进入亲密关系后暴露出的软弱、缺点和乏味,就是发现对方完全独立的内在自给自足完全不留给我依赖的空间,“不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