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公众号‘小道消息’推文「你给别人看多久的朋友圈」,引发了我的思考。
我们处在这个社交多元化的环境下,很多人渐渐丢失本心,以至于慢慢封闭自己,为什么要活得这么累?
关于微信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状态,针对于常人来说,之前的陌生人呢还可以查看十条记录,而现在,有时候你想去看某位朋友说了些什么,最近三天的设置可能你什么都看不到。
最近我也思考了很多,对于社交软件来说,就拿微信来举例:
微信朋友圈的定位
首先拿朋友圈举例,到这里,我恐怕要拿微信团队在推出这个功能的时候,根据这个来说点什么了,不要急躁,请看我一步步来解析你内心中的空洞。
微信初创团队在推出朋友圈的时候,经过一系列调研和反复评审,给予朋友圈的定位就是 炫耀 + 求得认同,而最后朋友圈的发展形态也足矣证明了这个定位的准确性。
你发一条状态可以是炫耀,这再正常不过,也可以求得他人的认同,这也很合适。当然了,鸡汤,搞怪什么的也没什么不可,我们总是渐渐的丢失了本心,给自己的思想套上一层层的枷锁,然后,这并没有什么意义。
社交是一方面,社交软件只是我们一个工具罢了,就拿朋友圈来说,就连我自己,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朋友圈都是不冒泡的,有时候一条状态发了不久也会删。
人们的行为习惯
对于大部分人人来说,社交层面都不喜欢繁琐,难以捉摸的人,你发出的状态被你删的所剩无几,而很多人通过朋友圈来辨别你的时候,就会觉得太累了,仅仅在这里,你都不愿意来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这无形中给人造成一种压力。
再来说一下朋友段经常冒泡的小伙伴,时而炫耀,时而搞怪 ,时而正经脸,这多好呀!这才是正常的生活方式,你打开自己,让圈子如何去更好接纳你?
我微信上有几个大佬级别的人物,都是长时间积累下来的人脉效应,或者缘分,而我看他们也很随意,想发什么段子就发什么段子,一次远方的旅游,或者偶尔装一下13,轻松的氛围,不该被你那些错误的思维方式所禁锢,而你,慢慢的走向孤独,这是非常不好的。
收起你的错误认知
今天无意间在微博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有人正退出你的朋友圈,慢慢地找不到朋友一起谈天说地了,所以开心的事写在扣扣上,生活的事写在人人上,伤心的事写在微博上,因为扣扣上有爸妈有亲人们,人人里有同学有朋友,微博里只有我自己。
首先我绝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当然我也不会公然指出这是错误的,我更想站在一个中间点,给出我自己中肯的意见,人们的想法不一,在这里绝不求同。
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孤独的人所写,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孤独的 ,要么感情不顺,要么没有知己,又或者独自正走在逆袭的路上受尽了冷眼嘲讽,所以这条状态下的确是引得很多人的共鸣。
我想说的是,生活本就充满艰辛,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烦恼,可生活回馈给我们的不应该是负能量的东西,你的阳光,你的不拘一格,你心里那个打不死的小强,你的所有个性,这一切不应该在你受尽生活的百般磨练之后而变得荡然无无存。生活中而引发的一系列变故更不应该是你走向孤独巷的导火索,这非常可怕,而且是一个恶性循环,保持初心吧,朋友。
最后:
在最后我只想分享我一路走来的感慨,希望我的这些感触可以帮到你什么,哪怕只是其中一句话的作用,我都心满意足。
我的人生自出了校门后经历过很多次的变故,一次完全不同性质的转行,才到现在从事的互联网开发工作。
在学生时代和离开校园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极其乐观的一个人,社交也好,业余爱好也罢,都是以一种健康的形式存在着。
可当一个人面临了来自生活的百般洗礼,工作,感情,当这一切都席卷过后,我那个时候也谈不上什么乐观了,生活中平常的社交以「标准」的方式进行着,那时候社交软件主要还是 QQ空间,留言板之类的,相应的动态也不去怎么更新了,长时间持续下来我发现,单从社交软件动态更新这件事来说,对比前前后后的两个我,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我,是的,我除了说变的更加孤独,没有什么字眼再足矣说明我那个时候的现状。
最后幸运的是我突然间惊醒了,生活不应该是这样,如果这这样,你可能活到最后自己都不认识你自己了,我们做什么事一贯的去想太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见长,想法又被一层层叠加,很所时候总以自己舒服自然的姿态去活下去,却被世俗而影响,导致你那句「勿忘初心」渐行渐远,就连日常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你也习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是否让自己活的太累了?
我读者中有80后,00后,当然我是90后,我觉得90 后事很矛盾的一代人,这代人当年大多被形容为非主流,甚至是废掉的一代,可当时代的大梁慢慢被 90 后扛起,做的异常优秀后,现在这种说法却很少听见了。
最后希望我们都可以活得尽可能简单点,自在点,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走入「小巷子」,才可以称得上是成熟,其实我们本可以活的更好,不是吗?
本文已在版权印备案,如需转载请访问版权印41976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