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明明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
明知中奖的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
感觉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你有没有过这样感觉:
很多“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为什么?
很多“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为什么?
很多最聪明的人却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为什么?
以上种种的体验和感觉,是因为我们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对一个问题未经逐步分析,仅依据内因的感知迅速地对问题答案作出判断,猜想、设想,或者在对疑难百思不得其解之中,突然对问题有“灵感”和“顿悟”,甚至对未来事物的结果有“预感”“预言”等。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 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
但遗憾的是,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如何掌握反反直觉的思维方式呢?
《反直觉思考:斯坦福大学思维自修课》一书告诉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拓宽视野,摆脱“隧道视野”
直觉思维里一个很重要的陷阱就是--隧道视野。
隧道视野顾名思义就是视野狭窄。看问题犹如井底之蛙,所有的信息都来至于很小的井口,所以信息的匮乏是引起“隧道视野”的根本原因。同时书中还告诉我们,自身不良情绪往往也会让我们的大脑陷入“隧道视野”的思维模式里,从而左右了我们对于决策的判断。
那么如何摆脱“隧道视野”的局限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着手:
001,拓宽视野,扩大信息量:
我们需要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取信息,才会有效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减少失误;
002,情绪不好时,不做重大决策:
我们都知道,情绪不好时,做的决定往往让我们很后悔,比如,和老公吵架时,觉得老公哪哪都不好,所以会很轻易做出离婚的决定。等情绪平稳下来,又想打嘴,觉得自己太不理性了。所以情绪不好时,先要让自己情绪平稳,而不是去做重大决策。
2. 事前审核,避免“事后诸葛亮”
生活中事后诸葛亮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比如,最常听见的话就是
“早知道这样,我就应该....” , “我之前就说过...”
事后诸葛亮的思维,不仅让我们处在了不好的情绪里,而且也阻碍了我们从经验中学习。
所以为了避免“事后诸葛亮”,我们需要事前审核自己要做事。
书中告诉我们一个最经济最简洁的方法--记录决策日志:及时详尽的记录每个决定的思考方法,以及你所期待结果,并在事后及时总结得失。
知道了反直觉思维的方法,我们就需要切实的应用,才能更有效地避免不理性的决策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