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敬慕作家,一直仰望着他们,崇拜读着他们,甚至在读他们的作品时,心情都是崇敬神圣的。想象着有一天,自己也要写故事给人们看,写诗让大家朗诵。还出书,放到书店的架子上,被同学们发现然后购买。在上小学时,老师问同学们长大了干什么,自己毫不犹豫地回答,当作家。可是,从学校到社会,自己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学校写应试作文时,对自己要求很低,对照作文题目,写出中心凑够数字就算完成任务。尽管偶尔想的很多,就是不想写出来,怕麻烦。由于怕吃苦受累,也因为阅读量少、不善于积累等诸多问题,所写文章干涩生硬,色彩清淡,得分不高不低。参加工作以后,喜欢买书看书。坚持每天阅读,逐渐养成了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偶而写一些所思所想,但多是三言两语,辞不达意,或生硬无趣,干涩寡淡。有时迫于无奈写报告,也以平铺直叙,按部就班不为人赞。就其原因,就是功夫不到,意志薄弱,没有恒心。因而,时常愧感,仅喜欢爱好写作不行,关键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否则,搞创作当作家只能成为儿时的梦想。
星转斗移,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还是不敢奢望自己在写作上有什么收获。可是,自己自小喜欢阅读的情节,又被时光老人送回到自己身上。那个年代,能把《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游击队》等小说看得几乎上瘾,也算很厉害的举动,虽然留有遗憾,可少年梦却深深埋在心底。那时,我和全国同龄孩子一样,正处渴求知识的年龄,却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当中。学工学农,停课开会,不读书却写批判搞,许多词语生吞活剥地咽进肚子里,一些概念到今天才慢慢理解。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物理化学试验几乎没做过。若谁能写一篇作文,都会吸引来好多羡慕惊奇的目光。同学间传阅的小说几乎成牛肉串串,破烂不堪,有头无尾,或头尾不全。尽管如此,还是不懈地努力,搜寻不到小说,就一遍一遍翻看借来的小人书。第一次看到字典,还是在邻居家,还是他哥哥从西安带回来的。直到小学毕业,自己都没有一部属于自己的字典。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潮潮的。后来条件允许,自己先买字典。也不管是哪个朝代的,何人的,哪种形式题材的作品,只要有时间都能要读读看看,翻翻字典,查查生字。冥冥之中努力去维护心中的梦。有时把想到的看到的记下来,写进笔记本。工作稍微轻松下来,就开始实施每天写一篇短文的计划。把笔记本,当作思想驰骋的无边海洋或无际草原,任思绪畅游,尽情感抒发。或赞扬身边的真善美,或针砭些世俗丑恶。于是,不到三年,笔记本写满了一摞摞。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快乐与辛苦并存,坚持与毅力同在。
有一天,和一个已经成为朋友的作家聊天,提到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朋友很感兴趣,提出要看看我写的笔记。开始有点犹豫,担心或害怕心里的秘密被发现,或有些话写的不当,撞及到某些人和事。朋友打消我的顾虑,说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生活的作品更有生命力。经过一定时间的思想斗争,认为应该勇敢面对自己,坦诚面对朋友。笔记不是日记,不牵扯隐私。有何不敢让人看呢。读书写字是值得尊敬和赞扬的事情,自己就是写了多年来要说的想说的和必说的话,没有违法违纪行为,更没有违背道德规范的话语,大不了把心扉敞开,把笨略的文字功底暴露出来,被朋友见笑或他批评。于是,怀着忐忑不安的,抱有希望和期待的心情,把笔记本给了他。
几天后,朋友电话约见,其神情话语截然是兴奋的。他告诉我说,把生活和想法纪录下来,文字讲究就是作品。不讲究,就是流水帐。笔记本中有许多可圈可点的观点和意见,文字功底不薄,若加以修改,即可出作品。朋友的鼓励,像阴暗角落投进明亮的阳光,使我感到了明亮,看到了希望。
后来,在朋友的指导帮助下,自己从笔记中挑选一些文字加以修改和整理,成了“讲究”的文章。再后来,讲究的的文章就结成集子,成了一本书。
读着朋友写的序,好一阵激动。一段时间的辛苦和用心很值得。看着鲜亮封面上自己的名字,内心深处无法言喻,当听到身边人叫作家时,那份羞赧与心虚不由使自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坚持不懈,写出好作品。当有人问自己是如何写作时,坦然地说,写作就是用顽强的毅力,坚持把自己想说的话用讲究的语言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