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上看到这样一个提问:有学问的孩子远走高飞,不能常伴父母,无学问的孩子常在家中陪伴自己?
我觉得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事业有成,功成名就,幸福顺遂一生。他们投资教育,积累财富,只为助孩子一臂之力,好扶摇上青天。
而心里,家长都希望自己孩子永远呆在家里的,永远陪伴自己。可是随着孩子成长,理智又会让家长放手,让孩子去成长。
我还看到评论里有人说,在清朝,有些家长为了把孩子留在家里,从小给孩子喷大烟,让孩子燃上烟瘾,从此乖乖留在家里。
这种占有欲极强的父母,从古到今都有,将来也不会消失。只希望这样的人,世间里少一些。
在家?离家?孩子不同的选择,就是面对了不同的天空大海,我觉得没有谁对谁错。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不过人物有的改动。希望这个小故事会对你有启发。
我讲的是我爸老同事周叔叔家的事。
周叔叔每次来我家找我爸下棋时,都会羡慕我们一家。“热热闹闹的一家人,过着才有意思。哪里像我,没意思。”
我爸笑呵呵的说:“得了,现在要你换,你舍得吗?天下没倆全的事,你啊,就别在我面前炫耀了。”
“我说的是真心话。”周叔叔赶紧说。
我知道,周叔叔说的是真心话,不过,我爸说的也是真的。
周叔叔的儿子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就在北京就业了。那时候,我们这里带院子的房子也就50来万,周叔叔的儿子在北京买100多平米的一套房,就300多万了。
周叔叔在体制里上班,周阿姨开了一家中型的加工厂。在十几线县的地方上,周叔叔一家日子是很得体的。
周叔叔的儿子打算留京时,和我爸商量过,他说进了那个单位,再买套房子,儿子就有北京户口了。
“我的孙子就是北京人了。”我记得周叔叔说这话时,眼睛里全是亮晶晶。
为了给儿子买房,全家是掏空了积蓄。房子是全额的,周叔叔说,他不欠儿子的债了。
同意儿子留京举全家之力给儿子买房,整件事里只有一个人反对,就是周叔叔的老岳母。
当时,老奶奶反对得可厉害了。不过大家都说她老了,不识现下。
老太太骂自己的女儿:“猪油蒙了心,这么多年白活了。你这事是把儿子送没了,将来有你后悔的。”
周叔叔倆口子是后悔了,在儿子在京十几年以后。
儿子一家都待二老很孝顺,可一年365天里,他们在一起的日子,不会超过半个月。
看看周围儿女绕身的老朋友,周叔叔经常自嘲说:“我是培养人才为社会作贡献啊。”
有一次,我爸问周叔叔:“如果在选一次,你还同意你儿子留在北京吗?”
周叔叔苦笑着说:“同意!”
我想,很多父母的选择,应该都是和周叔叔一样的。
还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吗?
年少的时候,我们看着父母远去的背影。等我们长大了,父母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