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康熙皇帝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勤政,对祖国的统一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平三番,灭准格尔,收复台湾,在位61年,被称为“千古一帝”,他的水平和功劳可以说是整个清代皇帝中是最出色的,但是,人都绝非完人,在教育子女的这个问题上,他显然是非常不成功的。
康熙皇帝一生有35个皇子,但存活下来的记载在宗谱中的有24个,我们都清楚,清朝对皇子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为了保证后代的文化和修养,几乎所有清朝的皇子都要读书和学习,然后打磨历练,从而选择接班人,但很显然,康熙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是非常不明智的。
首先,因为过于沉溺和皇后的感情,而没有任何选择的就册封襁褓中的二阿哥为太子,这样因为爱皇后,就把所有的爱不管孩子需要不需要就强加给他,这样的做法是极端错误的。是的,太子的位置是很好,每一个皇子的梦想都是想当太子,但是,问题在于,这个孩子适合不适合成为太子,有没有成为太子的天赋,则完全没有考虑,我只能说,这是欠考虑的表现。
其次,在把二阿哥变成太子以后,又肆无忌惮的保护他,太子犯了事,为了保护太子,先后处理了索额图,佟国维,这些大臣,让年轻的太子心里越来越觉得,无论我做什么事,皇上都会保护我,皇上都会庇护我,这样的心里直接导致了太子作出了很多极端坏的事情,比如挪用户部的银两,调戏宫女等等。
再次,康熙看到这种情况,没有对其进行约束,而是大骂太子,并把他圈禁,并废掉了他,在《清史稿》里,写这一段的时候,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写康熙写废太子诏书的时候,“几欲停笔,伏案大拗,以致绝倒”,可见康熙失望到了什么地步。
又者,废掉太子后又觉不甘,找个“魔障”啊,“神鬼附身,行为错乱”的借口,又立了太子,但仍然不好好教,派了个叫王睒的老头教学,太子已经疯魔了,他发动了政变,而后,康熙彻底的废除了他。从此,此人已成废人,在高墙中度过了余生,最后临死的时候,只有一个心愿,自己能看着太子的銮驾,看着他的梦想,和梦想一起死去了。
在这里,我不禁掩卷沉思,是什么出了问题呢?难道胤礽真的就是一个这么讨厌,这么变态的一个人吗?只怕也未必,只是康熙皇帝在教育的问题上出现了问题,且不说二阿哥,我们看看他其他的这几个阿哥,大阿哥胆小好逞强,又没本事,三阿哥大事不管,只会读书,雍正皇帝阴险,冷静,八阿哥更是外表一套,内心一套,断没有一个至纯至孝的人,所以,这难道康熙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
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来研究康熙皇帝的教育模式,终于找到了其中的问题,比如: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皇帝编成了一本叫作《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的书,并且亲自做了《序》。这本书是康熙皇帝教育孩子的语录。在这本书里记载了一些康熙的教育理念,康熙皇帝很忙,但是只要孩子在身边,他就尽可能的给他们讲些道理。讲的内容很宽泛,雍正皇帝回忆说,大的方面包括祭祀天地,奉养父母,个人修养,用人行政,慎刑,重农,军事,治水,儒家经典,历史,天文学,地理学,算学。
再比如:玄烨经常亲自检查皇子们的学习情况,对皇子学习提出要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十日午后,玄烨带领皇长子胤禔(16岁)、皇三子胤祉(11岁)、皇四子胤禛(10岁)、皇五子胤褀(9岁)、皇七子胤祐(8岁)和皇八子胤禩(7岁),来到太子书房无逸斋,他从几案上取下几本经书交给汤斌:“汝可信手拈出,令诸皇子诵读。”根据汤斌随手翻至的章节,皇三子、皇四子、皇七子、皇八子“依次进前,各读数篇,纯熟舒徐,声音朗朗”。接着玄烨又让皇长子胤禔讲格物致知一节,皇三子胤祉讲《论语•乡党》首章,“皆逐字疏解,又能融贯大义”。在大臣们的一片赞扬声中,玄烨说:“朕幼年读书必能一百二十遍为率,盖不如此则义理不能淹贯,故教太子及诸皇子皆是如此。顾八代曾言其太多,谓只须数十遍便足,朕殊不以为然。”(《康熙起居注》)
根据这些史料,我们可以看到,康熙在教育皇子的时候,大都以背古训和读圣贤为主,而真正如何做人和生活呢?皇子们则必须要从古代的典籍中去寻找,这些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对于一下明成祖的教育方法,大概大家就能看出其中的区别了。《明史》记载,永乐中期以后的远征漠北,朱棣总是将朱瞻基带在身边,让他了解如何带兵打仗,锻炼他的勇气,这对后来朱瞻基的亲征有非常大的帮助,每次远征归来经过农家,朱棣都要带朱瞻基到农家看看,让皇太孙了解农家的艰辛,让他以后作一位爱民的好皇帝,朱棣对朱瞻基的精心教导对朱瞻基以后成为著名的守成之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一定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纠正尝试,才能让孩子找到一条正确的成长之路,新形势下的教育,对少年的成长提出了更多更远的目标,“一切要从娃娃抓起”的思路一直盛行,很多家长玩命的参加各种补习班,找专家,找门路去给孩子灌输理念,这点是不是和康熙皇帝教育皇子有类似的地方?
所以,我们看到了,现阶段有太多像胤礽的孩子,他们不敢做事,做了又不敢承认,没有勇气,瞻前顾后,这些的人怎么可以把大事交给他,这样的人才对中国以后的发展也没有好处。那么,我认为,我们可以更多像明成祖学习,学习他教育皇子皇孙的方法,现将我的思路列举如下: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下,我们绝不能再靠嘴去说让孩子们干什么,做什么,应当多给孩子们机会去做什么,去实践,用真实的例子告诉他们正确还是不正确,书本上的知识有时候并不可靠。
2.多给孩子们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思考,比如我们现阶段提出的“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孩子”等等,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3.给孩子一些选择权利,让他们多表达,多理解他们的行为,现阶段有些父母,把孩子的路都铺好,让他走的很顺,这是好事吗?我看未必,这样没有挫折的一帆风顺,只会让孩子变的更加幼稚,更加没有头脑,所以,只有在狂风卷积着乌云的大海上,飞过的那只海燕,才是可以堪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