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月及6月,德化、义宁、建昌三县改名。
地点:
九江市
类别:
行政区划
《申报》2014年2月13日
民国三年(1914)2月,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改义宁为修水县,德化为九江县。
民国三年(1914)6月,内务部改定县道重名,改建昌县为永修县。
资料来源:九江市志、维基文库
1914年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钤上书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申请对各省具重复县名进行修改,该文所附列126个县的清单称《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及存废理由清单》。据统计,二县同名的有74个,三县同名的有12个,四县同名的有4个,五县同名的有3个,六县同名的有1个。袁世凯于1月30日批准请求,称“批据呈已悉,应如所拟办理”。1914年2月起,更改重复县名工作开始实施。
此次更改,确定了九江近现代行政区划名称,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很多人的祖籍——规定以祖父户口所在区县为籍贯——在一天之内就被改了。不过这种事情咱们祖辈也都习惯了,几千年来未曾改过名字的州县,一只手就能数过来。
《拟改各省重复县名撮举理由分别说明请鉴核批示文》,1914年1月30日 《政府公报 (北洋政府)》
由于唐代以后中央政府未再进行大规模更改地名,造成重复县名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6县同名的情况。辛亥革命建立民国,新朝新气象,调整行政区划、改名等也都是顺理成章的事了,也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行政区划的调整,只有在建国之初才好实施,以后只会越来越难。
重复县名调整基本依循“凡两县同名存其先置,新名从同仍还故称”的主要原则,而在遇到“通商之大埠”(通商口岸)或“新拓之边方”(新开拓的边境地区)时则例外处理,而拟须更改县名的新名的标准,均以古代郡邑境内山川为限。总结下来就是以下原则:
1. 保留设置较为久远,政区较为稳定的县名;
2. 重名县取新名时可采用历史上的县名;
3. 大的通商口岸和新开拓的边疆做例外处理;
4. 全新县名取用当地山川河流名。
六县同名 图源:维基文库
在本次改名中,江西省德化县被改名为九江县,分宁县被改名为修水县。
有三县同名为德化。其中隶属福建泉州的德化县(出德化白瓷的地方),因时代最久(定名于五代时期,933年)而得以保留。年代最晚的今属四川省甘孜州的德化县被改名为德格县。而江西的德化县也是定名于五代时期(939年),由浔阳改名而成,仅仅因为比福建德化晚了6年,则让出了德化之名,以其为九江府治所在地,改名为九江县。
民国初年的九江县并不是1968年设立的九江县(沙河),它不仅包括现在的九江市区,还管辖着从湖北黄梅到安徽宿松的的沿江大片土地。
如果套用改名原则,九江也可以不丢掉德化之名。本来仅相差6年,九江又是有租界的通商口岸。不过改掉了影响并不大,毕竟明清两代以来,人们已经习惯地按照州府九江的名字称呼此地。在英文地图上,这里也被标注为Kiukiang(注意不是JiuJiang),不是德化。
一千多年的德化就这么没了,但对当地人的影响不太大。
光绪三十一年(1905)大清帝国全图局部
修水的名字丢掉了就很可惜。修水地界和归属更改过很多次,原属武宁,唐代从武宁分出故名分宁,之后用过义宁军、宁县和更高级别的宁州等名字,明代属铜鼓,清代改义宁州,民国初年废州,改名为义宁县,仅仅两年后就被广西的义宁拿走了自己的名字。
由于义宁县的旧名也与别处重名,故遵循改名原则第4条,以境内流经的修水河而得名修水。
广西的义宁存名更早(五代),的确有权利保留原名。但悲催的是,1951年行政区划调整时,广西义宁县大部分被划归为临桂县(今桂林市临桂区),作为县名的义宁就此消失。如今,只有修水县的县城还保留着义宁镇的名字。义宁比修水更有历史文化气质,也好听得多。
光绪三十一年(1905)大清帝国全图局部
再来说第三个改名的县,永修。“泮临修水,永受其利”,故名永修。汉代此地名为海昏(海昏侯的由来),三国为永修,晋代为建昌,后来基本沿用建昌这个名字,1914年2月的改定县名与它无关。
然而到了当年6月,北洋政府准备实施“废省存道,废府存县,县隶于道,道隶于部”的行政大调整,先在各省设“道”为次级行政区划,规定道与县不得重名。如有重名,则保留道名,更改县名。
建昌县名与四川的建昌道(今为雅安市及周边)冲突,只能改回到它三国时期的名字永修。
注:有关此次调整及浔阳道的故事,以后再讲。
永修的悲催不仅是丢了沿用一千多年的名字,还在于四川的建昌道仅存在了十几年就被废除了。到了1949年,建昌这个名字被热河拿走,现为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
三国时期的永修(黑色字体)与现在的永修(黄色字体)基本接近 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永修用的是老名字,修水名字是新的。笔者以为,民国初年的两次改名有个明显的问题:两个距离这么近的县,却采用很容易混淆的县名(笔者写文章时经常会搞错),从行政命名的角度来看,很不合适。但修水改名在前,永修改名在后,改修水名字的时候,谁能想得到几个月后建昌的名字竟会丢掉。影响最小的是九江丢掉了德化,如果不改,现在的浔阳区就会叫德化区,或者九江县叫德化县。
上面那帮人拍脑袋改名或者搞区划的时候,大多是自以为是,最终证明只是瞎折腾。唐代以来上千年不改名,难道没有原因?就你个袁大头聪明?再说了,涉及到祖祖辈辈的名字,更改时居然不考虑当地老百姓的感受。我家乡的名字你们拿走也就罢了,为什么要用山川河流这种无趣的名字?我们自己取名就不行么?
考考你:永修县曾在1967年改过一次名字,后来又改回了,你知道那个县名么?为什么会改?答案在留言区。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是记录江西九江历史的系列短文,每篇撷取九江市及下辖十个县市历史上发生的较有影响力的事件,配以相关的历史照片、新闻图片、文献书籍及笔者拍摄的影像资料,并对事件缘由及产生的影响作出适当的评述。
本系列每篇选取有明确史料记载的当日发生的一个事件,如当日无合适的事件,则在当月中选取(史料记载中有月份无日期者)。由于笔者水平有限,资料残缺,必有谬误及取舍失当之处,诚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