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即使喜欢看展的人,也没有几个会留意展览背后的故事吧,我们总觉得那是博物馆馆长的工作计划,哪有什么深层次的用意。但萃花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个展览非同寻常。
成都博物馆这场阿富汗古代珍宝展,展出了231件(套)阿富汗国家博物馆藏品。早在去年3月17日,它们就已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过,为期三个月的展览结束后,照原计划它们本该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展出,芝加哥大学却意外取消了展览安排,这就意味着如果没有下一个博物馆接手展览,它们就要回到阿富汗。
“没地方展览那么回家不就好了!”但事实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阿富汗不久前遭受了一次爆炸袭击,超过60人死亡,一百多人受伤。自1979年阿富汗战争爆发以来,它就一直被动乱和战火笼罩着,军阀们将文物变卖到海外以充军费,甚至把一些纸质档案用来点火。
早年这批阿富汗国宝多达十万件(套),如今,在战火中幸存下来的只有200多件,它们经历了苏联出兵、军阀混战、塔利班暴政、美军出兵等一系列磨难,完好保存至今,重光于世,堪称奇迹,它们向世人诉说着阿富汗曾经的辉煌。
这只碗所处时代相当于我们的夏代,碗上牧牛图案有着浓浓的美索不达米亚风情,它的存在,证明了阿富汗早在青铜时代,就实现了和两千公里以外的两河流域的交流。
众多展品中最亮眼的金冠以带状金环为基座,周边为5个树形金饰,可拆卸,方便携带。王冠在最大程度上利用了金的延展性,每一个小金片都薄如纸片,走过玻璃橱窗,王冠上的薄饰片甚至会摇曳。
嵌满绿松石、玛瑙的手镯,动物作飞奔状。羊身使用阴刻手法表现,即使放在今天,也不会觉得它的造型过时。
诸如此类耀眼夺目的金器应接不暇,这些金饰被视为当今丝绸之路上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其年代可以远溯到公元前327年建立的中亚古国——巴克特里亚王朝。
它们是阿富汗人民的骄傲,却因为国家博物馆没有完备的安保系统,周边时有自杀式袭击,无法正常展出。
迫于形势,被保护的国宝不得不离开家乡,开始它们长达十年的海外“流浪”之旅,这是一个多灾多难但文化灿烂的国家,和从前的我们极其相似。
时至今日,我仍然记得雨果的那段话: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他们砸碎花瓶和镜子,撕下画幅和卷轴,他们破开仓库抢夺丝绸,他们口袋装满红宝石、蓝宝石、珍珠和水晶,他们烧毁了约一万零五百卷图书档案,包括中国历史、科技、及艺术等稀世著作。文物被毁的心疼,也只有同饱受战火摧残的中国能感同身受吧。
上个世纪30年代的中国深陷战乱,为避免文物毁于战火,故宫文物开始南迁。同时为了保护文物,展现中国艺术品的精华,博物馆员工还决定将部分南迁文物送去伦敦,参加中国艺术展览会。意外发现展览会上许多欧洲收藏机构,展出数量最多的文物居然也是来自故宫。
我们深知战争足以摧毁民族的自信和自尊。所以这一次阿富汗国宝“流浪”到中国,中国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充当“守护神”。
从去年开始,它们先后在敦煌博物院、成都博物馆巡展。在成都的巡展后,它们还将赴郑州博物馆、(深圳)南山博物馆展出至今年10月。考古学家克里斯·高思登曾提出:
和人一样,文物也有着自己的一生;如果人的一生可以写就一部传记,那么关于文物的一生同样可以写就一部物质文化史。
如果像看待人的一生一样审视文物的一生,这批躺在中国展厅的文物回到阿富汗后,脑海里除了往日的战乱,一定会有曾经帮助过它们的人,中国绝对是其中一个!
多年后我们强大了,却没有变成我们讨厌的人。
更多内容,请关注”艺萃”
本文为艺萃原创,转载请私信艺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