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因此才有了经济学,经济学家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这就是我翻开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初衷。最早看到这个观点是在张晓风的散文里,书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作者去某大学蹭经济学教授的课,那个教授每堂课都是爆满的,他常常能将枯燥无味的经济学讲的生动有趣,因此很受学生欢迎。
作者在教室门口听到教授这样讲:
什么是经济学?面对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人的欲望,人们试图找到平衡这两者的方式,因此有了经济学。
经济学就是把'有限资源'做'最适当的安排',以得到'最好的效果。
经济学为什么发生呢? 因为资源“稀少”,不单物质“稀少”,时间也“稀少”,——而“稀少”又是为什么? 因为,相对于“欲望”,一切就显得“稀少”了……
所以,有位文学家卡莱亚这样形容,经济学是门“忧郁的科学”
你以为什么是经济学呢?一个学生要考试,时间不够了,书该怎么念,这就叫经济学啊!
作者听经济学听到哭起来,她在书中写道:这哪里是经济学啊,分明就是人生的哲学。这一语道破的短促而多欲的一生,让作者又惊又痛泪如雨下,像是被戳中了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原来整场生命也可作经济学来看,生命也是如此短小稀少,而人的不幸却在于那颗永远渴切不止的有所索求,有所跃动、有所未足的心。
如果你对于经济学感兴趣,但是又害怕那些艰深的图标的话,就来看看《牛奶可乐经济学》吧,此书的结构有些像“十万个为什么”,内容也是浅显易懂、妙趣横生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之于经济学就如同《苏菲的世界》于哲学一样,会给你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把原本高高在上、令人敬而远之、学院式的经济学,彻底变成了我们每个人随处可见,亲切可人的身边经济学。
今天先来提出经济学中的两个概念:
1. 机会成本:
从事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
2. 成本效益原则:
这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它提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
若是单单这么说,你并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左不过是一些枯燥无味的概念罢了,但是,当有了生动鲜活的例子,再加上你深入的体会,你就会发现,这可不仅仅是经济学原理那样简单,其中所包含的更是“原理和方法论”一样的哲理。
机会成本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买了Justin Bieber演唱会的门票,但是这个时候你发现在同一个时间隔壁就有一场Taylor Swift的演唱会。在这两场演唱会中做出怎样的选择,与两场演唱会所需要的门票价格以及你的喜好程度、心理预期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张门票相减的价格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又比如大二的你想重新在班级里担任一些职务,但同时你又犹豫着如何在学院和学校的学生组织中作出选择,那么你在班级里担任职务所花费的时间与在其它学生组织中所花费的时间只差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毕竟分身乏术,在同一个时间相同的精力之下,你只能选择一件事情,那么另一件你没有办法完成的事,就是你的另一次机会,在你已选择和未选择的两者事情之中,你所付出的代价就是你的机会成本。
又好比大四的时候你是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又或者是出国,通常这三者选择都会让应届毕业生非常的纠结,这其中就有机会成本的出现,每个人都想将利益最大化,但毕竟很多事情都没有标准的答案。
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效益原则就更好理解了。通常我们为了达成某件事情,会付出一定的代价,那么当达成的那个目标的价值大于我们所要付出的代价的时候,我们才会去努力达成那个目标。
就好比高三的时候我们都为了考上更好的大学这一个目标取没日没夜的的学习去不断的奋斗。虽然会很苦很累,但是通过这一代价所换取的更好大学的结果显然更重要。此时额外效益大于了额外成本,于是我们都会选择这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