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一个古老的故事吧。
从前有位将军率领着大军,攻到了一座城池之下,可奇怪的是,他的老对手却并没有逃跑,而是大开着城门,似乎要欢迎敌人进来。
“将军,杀进去吧!”攻城的这位大将军的副将拔出了刀,就要带兵杀入。
可这时候,比城门洞开更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这位大将军竟然害怕了,调转马头就跑。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熟悉?对,这就是《三国演义》里的一出戏,这位看见大开的城门就跑的大将军,就是鼎鼎有名的司马懿,而那位坐在城楼,用一座空城就耍了对手的,自然就是聪明的诸葛亮了。
虽然,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小说故事,如果历史上真出现了这一幕,恐怕司马懿可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诸葛亮。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他就算是怀疑城里有伏兵,也完全可以让手下的将领先带一部分士兵冲进去,大不了,不就是折损点部队,又不会大伤元气。可一旦尝试成功,那可就赚大发了,别忘了,对面的可是蜀汉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诸葛亮啊?这笔买卖,绝对划得来啊!
的确,从简单的数学分析,我们就很容易解开这道题的答案:成本微小,但可能得到的收益巨大,即便出现亏损,那也是九牛一毛。别说是司马懿了,只要是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算得出来。
可是,真实的世界并非如此。事实上,大多数人就跟小说里的司马懿一样,在一脚就可以踏入城门的那一刹那,竟然落荒而逃了?
你也许说:那不可能吧?这肯定不是我!
真的不是你吗?那你是否遇到过以下的几种情况呢?
1、你喜欢一个女孩子,她是你们班的班花,你有没有试过给她写过情书?
2、你是个领固定工资的白领,却羡慕同学下海赚了钱,他邀请你去和他一起创业,你是不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3、你唱歌很好,有天遇到一个陌生人,他说自己是某唱片工作室的,打算请你去那里试试,你害怕了,以为对方是骗子,马上躲开了。
4、你很想写点东西,于是你试着申请某个自媒体平台的写手资格。可是,当看到网站的要求时,你却打退堂鼓了。什么,发送我以前写过的文章的链接?什么,不是一申请就会过,还要审核?什么,新手期还要七天,还没收益?然后,你问了某些“好心”的朋友,他们一听,马上给你吹起了冷风机。于是,你想想自己好像不是这块料吧,网站又怎么会通过我的申请呢?于是,你放弃了。过了几年,你才听说,其实当时只要有申请的人基本都能过,于是,你又只能一声叹息。
这些经历,你是否似曾相识呢?
除了第三种,我基本都有遇到过,我也有过大多数人都有的那种反应。班花我是没追过,因为当时我喜欢的是别人;别人邀请我创业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不喜欢那种创业。好吧,这两种我并不是不敢尝试,和你们来了个玩笑哈。
不过,第四种情况我真的遇到了,而且当时还真有点胆怯了。幸运的是,我还是尝试了,坚持了下来,虽然一路上还是有点怀疑自己。但,好歹我打开了自媒体这个大门,进来了。
我曾遇到过不敢向心仪的女孩表白的男人,我也见过本可以跳槽或者创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却最终连尝试都没尝试就放弃的人,这些人的胆子越来越小,生活的圈子也越来越狭窄,除了年龄一天天长大,其他的就什么也没有成长。
那么,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在还未尝试之前,就已经提前放弃了呢?以下,让我来简单地分析一下他们的心理原因吧。
1、童年时被禁止尝试的心理阴影。
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深深地影响他未来的成长。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被父母过度保护起来,不让他做这做那,那么,这个被过度保护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不自觉地害怕尝试与冒险。
儿童时期的这种限制约束,多半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了保护小孩子,不得已为之。比如,不让小孩接近插头,是怕他触电;不让他接近厨房,是怕被刀具或者火伤害;警告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是怕被拐跑。因此,这种禁止尝试的做法,并不都是坏的。
然而,小孩无法理解这种保护性约束的意义。即便长大后,他们也会在潜意识里残存着童年的记忆。“不准”,“不可以”,“有危险”,这些字眼就像绳索一样,牢牢地绑住了人们的思想与行动。用“画地为牢”来形容,也一点也不为过。
2、完美主义在教育上被过度地强调。
我们的教育,客观地说,是单纯的灌输式教育,不管是小学还是大学,都是如此。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尝试”其实是不被允许的。就算是实验,也是按部就班,按照教科书来操作。考卷是标准答案的,不允许有例外的情况。按照标准答案答题,怎么可以出错呢?出了错,那就是你没有百分百地吸收下来。所以,即便考了99分,你也会被老师苛责:为什么那1分的知识点不掌握呢?
纯粹吸收过往知识与经验的应试教育,是选拔不出创造性人才的。这种体制下的所谓高材生,不过就是会死记硬背,又不敢去突破条条框框的庸才。因只要你敢尝试打破条框,就会被老师打个零分。那不是有标准答案?为什么你不按照标准答案来答题?
可是,现实生活里真的有标准答案吗?当然没有。没有哪本教科书教你该怎么向女神表白也,没有教科书教你学了几招就可以创业做千万富翁,中文系的老师自己一个月不过几千的工资,他能告诉你:那些网红作家是怎么赚到年收入几百万的稿费?
应试教育下的老师与学生都是悲哀的,他们不敢尝试,害怕尝试会带来的失败,怕被扣分!即便他们只要付出丢掉几个士兵的代价就可能冲进城里,活捉诸葛亮,他们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请问,我会不会因为死了几个兵,而被送上军事法庭?
3、我们总是把损失记得比收益更牢。
如果损失本金20%,你有80%可能赚到一倍的钱,你敢投资吗?
这个简单的数学题,依然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如果是几百几千元,大家或许还敢投,可是,如果是几十万上百万呢?很多人也许就放弃了。
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损失20%这几个字,却忽略了80%的成功概率以及翻倍的可能结果。是的,我们总是把损失记得很牢,却把收益看淡了。
有个人问我:当作家真的好吗?万一我写不出来怎么办?那不是损失大了吗?
我想了想,只说了一句话:你说的损失,是什么?
当作家有损失吗?你一不投入本金,二不用贷款,三不用辞职,四不用上战场,这种利用业余时间都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啥风险,还有啥损失?
不客气地说,要是把兼职写作都看成会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行业,我就真是无语了。拜托,你这个都不敢做,还能做什么?炒股?炒房?开公司?我看你啥也做不成!
司马懿是军事家,政治家,他就是天天拿命玩的主儿,我不相信他会舍不得几个士兵,不敢去冒险尝试攻城?这个世界上,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你越是在乎损失,你就越等着挨饿受穷吧!
4、我们总是想得太多,总是太看重结果。
谁会有最终的结果?其实谁都一样,还不是赤条条来,赤条条走?生命只是一个过程,一切总是要还回去的,那为什么不趁着年轻,好好尝试一下多彩多姿的人生呢?
你不是富人,你是不会懂得有钱的滋味。你没有追到美女,你无法理解娶到美女的男人的心情。他们与你的不同,只在于他们在尝试之前,没有过多去担忧尝试后的结果,他们只是追了,只是做了,如此简单。可是,我们却想得太多了。
想太多有什么坏处呢?那就是无休止地将恐惧放大,大到让你最终放弃了。
我曾参加过一次户外拓展训练,在十几米高空中,受训的队员必须跳过一个一米多的空当。虽然我们都被绑上了安全带,而且那宽度其实在地上是完全可以轻松地一跳而过。可是,上了高台,还是有人恐惧了,不敢跳过去。
他们为什么恐惧呢?因为想得太多。
其实这个空当的距离,在地面上,人人都敢跳,也都能跳过去。可是,换在了十几米高处,就是让人恐惧,让人胡思乱想。害怕失足落下,害怕眩晕,等等,这都是对结果的无谓担心。我们在大脑里不断想象着万一会失败的画面,又怎么敢去发起尝试呢?
人生中大多数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想象出来的。其实,人生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意外与偶然呢?没有打开那个门,你怎么知道那门后面的又是什么呢?
5、我们误以为自己已经尝试过,努力过了,可我们不过是做了个热身动作而已。
有个朋友写了几篇文章就不再写了,问他为什么不写?他说:我尝试过了,没人看啊,还写啥?
我问:“你尝试写了多久?”
“一个月,够了吧?”
不够,远远不够!那根本不是尝试,而是做了个热身动作而已!
曾经有位大神说过,写书这件事,没写过七年以上,那根本就不算你真正有写过书。这就好比没上过四年的学,你算什么读大学?
可是,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别说是七年了,就是七个月也坚持不下来。他们总是匆匆地进门来,又匆匆地出门去,连“跟团游”都算不上。
我又想到了司马懿,要是他的军队冲进了城,却没几步就又冲了出去,连和敌人交个手都没有,那也算“尝试过了”吗?要是那么容易,谁不能成功呢?
神农尝白草,人家可是尝试了一百次啊?爱迪生,试验了几万种做电灯丝的材料,可他对于前面这几万次的失败,却只看成为“尝试”。还有一位成功企业家,他开了七次公司,七次都倒闭了,但他依然不愿意放弃尝试,第八次终于叩开了成功的大门。
成功者都是愿意不断试错的人,对他们来说,每一次都不是失败,而是尝试。失败,那是否定词,尝试,则是中性词。
现在,你该明白了吧?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真正地去尝试过,你不是被困难打倒的,而是被你自己打倒的!
那么,知道了放弃尝试的原因,我们又该如何正确地去通过尝试,取得成功呢?下次,咱们再说。
你能坚持看完这篇文章,就已经说明你具备了成为良好的尝试者的素质,那,就是--耐心。恭喜你!
欢迎加我的关注,查看历史文章。
ts_ob�.�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