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赣想拍的东西,都不好拍。
《路边野餐》拍“时间”,《地球最后的夜晚》拍“梦”,都是难以捕捉的事物。
想把虚的东西落在实处并不容易。
《路边野餐》中的42分钟长镜头和小镇荡麦,共同构成了一个打通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超现实时空。
陈升进入荡麦,就像跨进了时间轴,他在这里与亡妻告别,并在成年的卫卫身上看见未来的曙光。
荡麦的一切像是一场梦,又不是梦。
而真正的梦,毕赣打算留到《地球最后的夜晚》再做。
从最通俗的层面理解,《路边野餐》讲的是一个中年男人与过去的和解。
《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某种程度上也是。
只不过《路边野餐》中的和解,是让主人公在实体化的时间洪流里获得片刻的喘息。
而《地球最后的夜晚》是用一场完整的梦救赎所有的过去。
梦是什么?
梦是现实欲望的释放与满足。
从这个角度讲,《地球》的剧情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中年男人在梦境里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告别或相拥。
是很浪漫的故事。
可是,与《野餐》的天然去雕饰不同,毕赣把《地球》设计成了一个精巧的智力游戏。
它虽然动人,但那动人是藏在理性后面的,并不像《野餐》那样扑面而来。
我相信,就算你看不懂《野餐》,也一定会为陈升站在夕阳下给前妻唱《小茉莉》的情节感动。
可在《地球》里,所有的情绪都变得隐秘而压抑,甚至连最后的深情一吻也无法彻底越过理性的障碍,获得纵情的释放。
这也就注定了《地球》票房暴跌的命运。
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今天我们只聊电影本身。
2
《地球》在结构上分为前后两部分。
后面60分钟是一个3D长镜头,呈现完整梦境。为了突显这一梦境的时空连续性,毕赣特意在前80分钟将叙事碎片化,割裂镜头间的关系,整个过程像是抛出一块块拼图,以期观者在最后的梦境中把一切重组。
这确实给观影带来了一定门槛。而且遵循艺术电影的原则,影片没有任何一个单纯为“交代”而存在的镜头,更不会像《盗梦空间》那样,让小李带着女孩进入梦境并讲解造梦的规则。通通没有,毕赣就是依靠镜头语言来铺陈信息的,这会给主动的观众带来极大的探索乐趣,自然也会成为被动观众的噩梦。
那么前80分钟到底讲了些什么呢?
我这里无意重复情节,只说关键逻辑。
先抛个问题吧,前面80分钟是现实还是回忆,以及有没有梦?
我的答案很明确,三者都有。
首先,罗纮武在父亲去世后回到凯里,循着照片的线索找万绮雯的线,是现实线。
其次,所有万绮雯出现的段落,是梦。
这一点影片一开始就用旁白明确地告诉我们了:“只要看到她,我就知道,肯定又是在梦里了。”而且紧接着的镜头,是罗纮武从床上坐起来。
好,那么只是梦吗?
也不对,影片还提到:“梦是忘了的记忆。”
于是万绮雯的线就变得极其暧昧,它既是回忆,也是虚构,是罗纮武的想象,更可能是绿皮书里记载的情节。
总之,它代表着罗纮武对于万绮雯这一形象的全部迷恋的总和。
这种迷恋来自什么呢?
这里就要提到那个重要道具了:母亲的照片。
“照片”贯穿了前面80分钟,它首先是连贯剧情的线索,先后经历了罗纮武、万绮雯、邰肇玫、罗的父亲,最终又鬼使神差地回到了罗纮武手中。
更重要的是,它被重新发现的方式,是罗在一座停滞的钟表后面找到的。
这个意象十分明确。
停滞的钟表,就像照片兜兜转转又回来一样,代表着一种永恒的困顿。
这困顿是什么呢?
是罗纮武对于过早缺位的母爱的匮乏,以及对母亲形象的迷恋。
借用拉康的镜像理论,幼儿初次面对镜子时通常是在母亲的怀抱,因尚不能分辨外界,幼儿会误以为母亲和自己是一体的,由此落下终生的恋母情结。
对于罗纮武来说,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和一个养蜂人私奔了,只留下一张模糊的照片。
于是罗纮武对母亲的幻想和渴求就落在了这张照片上,这是镜像迷恋的一次转移。
后来,罗纮武遇见万绮雯,很快就爱上她,则是镜像迷恋的又一次更迭。尽管在别人眼里,两个人其实一点也不像。
但对于罗纮武来说,万绮雯却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背影。
也正因如此,他为了得到万绮雯,不惜杀人,在万失约后,独自逃亡。
这一情节很像希区柯克的《眩晕》,讲一个男人爱上了一个并不存在的女人,甚至极端点说,他只是爱上了自己的欲望而已。
好,由此我们可以说,前80分钟就是一次精神分析的梦呓式独白。
万绮雯的线,是罗纮武潜意识里的“本我”。
那里面藏着无尽的欲念,没完没了的黑夜,潮湿的矿洞,野外交合,所有标记为绿色的欲望符号也都在其中,包括绿裙子、野柚子、绿皮书、摇曳的水草。
以及一次谋杀。若把黑帮老大左宏元代表的男性权力理解为一种父权的话,那么罗纮武的杀人本身就带有“弑父娶母”的倾向。
而罗纮武12年后再次寻找万绮雯的线,显然是他的“自我”。
你能很明显地感觉到,这个自我正处于一种深深的矛盾之中。
再看个细节,此时母亲照片中的脸被烧了,形象丢了,那么罗纮武仍未逃脱的镜像迷恋,也只能再次通过找寻万绮雯来获得。
还有一点,前80分钟你都可以按上面两条线来梳理,只有一个段落比较特别,那就是备受诟病的“白猫吃苹果”。
它不属于万绮雯的梦境线,也不属于罗按图索骥的现实线。
那么它更可能是什么呢?
是罗在内心里构建出的一个画面。那个画面的主角是白猫正在咀嚼他的痛苦。
这个痛苦里,既有白猫失去父亲的痛苦,更有一层是罗纮武负疚的投射,之前正是他的疏忽导致了白猫惨死,而在寻仇的过程中,他又爱上了仇人的情人。
所以白猫带有批判的凝视,构成了罗纮武的“超我”。
他一直活在这种审判里。
于是,《地球》的剧情我们似乎可以这样来理解。
前面80分钟,毕赣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备受欲念驱使(本我)、也备受道德谴责(超我)的男人(自我)。
而后面60分钟,则是这个男人用一场更深层、更立体的梦境,完成了“三我”的最终调和。
3
好了,接下来终于可以进入60分钟的梦境了。
梦,就像是做梦者布置的犯罪现场,表面不留痕迹,实际暗藏玄机。
不过有了之前的线索,其实这个梦并不难理解,虽然从现实到梦境发生了多次折射,但目的很明确,帮助这个男人解释和接受所有的过去。
那么这个梦有几层?
至少有三层。
影片也随着罗纮武不断地下沉,来为我们直观展示了梦境的层次。
第一层,当然是矿洞,也就是整个迷宫的入口。
这里的门上画着迷宫的地图,象征着罗纮武整个潜意识的脉络。
而在一个洞口里,罗纮武发现了带着兽骨面具的少年。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发现的过程:罗纮武拔掉了插在洞口的乒乓球拍,之后少年露出头来。
“乒乓球拍”很明显是父亲的符号。不管是少年球拍上的老鹰图案预示着白猫的父亲,还是曾经罗纮武说过的,要教自己的孩子打乒乓球,都清晰地暗示着这一点。
那么发现少年的过程,你可以理解为是交合与生育过程。
在影片中当然是一种“重生”。因为少年很显然是死去的白猫与万绮雯打掉的孩子的综合体。
而从旅馆的段落,我们知道万绮雯很可能是天生没有生育能力的,那么她谎称自己和罗有了孩子并且打掉,也就很可能是谎骗罗帮自己杀人的说辞。
尽管如此,在罗纮武的内心仍然残存着执念,他希望这个孩子真的存在过,他希望自己与万绮雯的爱情不是阴谋,而是真实。
所以在梦的第一层,他通过与少年打乒乓球,变相地消解了对白猫的负罪,也履行了身为一个父亲的责任。
更重要的是,他重新成为了一个男人。
还记得那条叫凯里的狗吃了鸡蛋吗?在故乡,罗纮武曾丢了男人的尊严,远走他乡。
而这次回来,他终于在梦里重新握起象征阳具的乒乓球拍,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人。
就像少年送他坐索道时说的,“你一个大男人,怕什么!”
沿着索道下滑,罗纮武进入了梦境的第二层:台球室。
在这里,他终于要面对内心最隐秘的欲望了。
而整个过程也像他初见万绮雯时一样尴尬,虽然在梦里万绮雯已经改名为凯珍——凯里的珍宝,象征着罗纮武要拿回的珍贵记忆——但她还是说出了同样揶揄罗的话,“你这个开场也太老套了”。
而罗纮武这次不再像之前,只是一个追寻着女神背影的男人,而是变得极其主动。
他先是赶跑了捣乱的混混,之后完成了现实中没有兑现的承诺。
万绮雯曾经对他说过,“如果我找到了野柚子,你要完成我的一个愿望。”
而在第二层梦里,这个愿望被凯珍说出,“我想坐飞机离开这里。”
于是之后,那个超现实的飞行段落上演了,而开启这次飞行的,仍然是有着男性象征的乒乓球拍。
随着这次飞行的落地,梦也来到了第三层:野柚子歌厅。
还记得罗纮武在这场梦的最开始做了什么吗?
烧掉母亲的照片。
是的,这场梦的关键就是这个男人能否从对母亲的迷恋中挣脱出来,重新获得爱情。
那么烧母亲照片的动作,就像是进入迷宫的入场券,也是这场仪式的揭幕。
于是后面发生的一切就非常清晰了。
在那个隐喻着潜意识边缘的铁栏处,罗纮武送走了象征母亲的红发女,并借红发女的一句“我牵挂的人,他还小,很快就会忘了我”,释怀了母亲的遗弃。
也只有真正告别了母亲,他才能够迎接一个更纯粹的女人。
然后,他再次找到凯珍。这时凯珍的身上已完全不见母亲的踪影,她只是一个青春女子,是甜美的爱情对象。
两个人来到失落绿皮书的房子,那是潜意识的最深处。
在这里,过去已被一把大火烧成了废墟,罗纮武念动咒语,房子开始旋转,两人在墨绿的夜色里深情一吻。
这时镜头重新找到了烟花,那烧不尽的烟花。
原来,刹那也可永恒。
若这一夜真的是地球最后的夜晚,罗纮武久将永远停在这个梦里,不再醒来了。
4
欲望是现实的创伤,而梦是欲望的出口。
其实在梦境的最深处响起的那首歌,已经透露了《地球最后的夜晚》的全部秘密。
那首歌叫《墨绿的夜》,歌词是这样写的:
墨绿的夜
隐隐约约
展露着独特的美
它带给我们飘渺的思想
无远弗届
人们都睡了
人们都在自己的梦里悠悠地徘徊寻找
他们期待明天
小小的希望和平凡的憧憬也许能够实现
罗纮武说,“明天,我一定要找到那个女人。”
不知现实是否如他所想。
也不知地球最后的夜晚过后,是否还有明天。
无所谓了,这不是一道在残破的现实和虚幻的美好之间的单选题,它只是向我们展示了独属于梦境的美而已。
你数过天上的星星吗?
它们和小鸟一样,
总在我胸口跳伞。
在知乎的问答里,有人问“如何评价毕赣的《路边野餐》?”
毕赣用这首诗回答了这个问题。
那么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呢?
我想可能是波拉尼奥的这首诗吧:
只有高烧与诗歌带来影像。
只有爱情与回忆。
不是这些道路,或平原。
不是这些迷宫。
最终,我的灵魂遇见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