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了一本秦朝时代的书《素书》,据传说是黄石公所作,就是那位教张良的老头。
芒格曾说过,其实我能够做到这些成就无非就是:第一,找到一些基本原则;第二,按照这些基本原则严格做事。
素书这本书就是教人做人的基本原则。整本书字数很少,不像现在的书都叫码字,其实核心几句话都能说清楚,而且道理很清。而这本素书,共六章,每章都可以写一本研究著作。
诸子时期的写作很有特点,往往第一篇是总纲,也是最难读懂的,不过好在像古人的书也就把千个字,记下来慢慢经历慢慢领悟。
本书第一章总纲,讲人有五学,道、德、仁、义、礼。这个排序是有顺序的,最高境界是道,也因此说有道之人无需有德,他已经超越了德。而最下层就是我们教育的东西,是个人认为几乎是文盲才学的东西,所以我们现代人除了懂点礼貌,就不会思考不会创新。原因在于你学的都是残渣,还用了20多年去学,本来不脑残结果学完,终于脑残了。义几乎是当代嗤之以鼻之物,却比礼层次高,其实社会上什么走人情,靠礼还是靠义更有用处,这么一比较一目了然。更高的境界已经说了没人听了,用时下的话,讲这些都不是说人话......还是礼尚往来吧!
第二章,以道喻人讲三才,俊、豪、杰。原文也是极短。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选择一项矢志如一的坚持,你就是其一人才了。
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以道德仁义礼,五方面具体的行为原则细细说明,之所以这些原则很多人觉得无聊,只是因为没有认真思考,将这四章每一句都去体会,用在自己身上和找别人用在他人身上,观察效果就会理解所言非虚。中国人在科学上没有贡献,但是在于人性的发现上,诸子时代基本完全了,甚至今天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证明的人性,古人也给写出来了,只是很多人视而不见,更多人根本就看不到这些书,在没有网络的年代毫不客气的说这些书就是秘籍!
部分原文: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苦莫苦于多愿。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这句“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就是官员和领导为什么话不说明的核心。古人研究人很是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