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主要讨论两个问题:
1、当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但是思考混乱无法构思形成文章?
2、文章写到一半,没有思路,写不下去了?
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看到一篇好文章,心里突然被电击中一般,萌发出奇特的想法想要马上把它写下来,但是写了一段之后就也没有思路了;
看到一部好电影,其中几个镜头让我们联想起过去的某种经历,但是就是想不起来了;
一群人畅谈,聊着聊着迸发出许多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好点子,但是过了一两天就消失了。
面对这些问题,很多人绞尽脑汁却依然原地踏步,最后不了了之,思考的努力程度与思考质量不成正比,很多好的想法没有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而是在不断的思考中消磨殆尽。
写作只不过是一种思想的表达和传递,支撑文章质量的是背后深入的思考能力,写作的技巧(修辞手法、文章的结构安排等)虽然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作者对事物规律独特的理解和深刻的洞察。
比如吴伯凡老师写的文章其实表达方式都是非常浅显易懂,但背后透露的是他对事物规律、本质的剖析。他在《细节的成本》一文中透露出了与众不同的思考能力、认知能力。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郊区,吴伯凡老师和薛兆丰老师一起坐车路过一个别墅区,那个别墅的价格也不算很贵,大概在30万到50万欧元,也就300万到500万人民币(当然不贵是对于他们而言),伯凡问:薛老师你觉得这是一个富人区还是普通人住的地方?薛老师看了一眼说:是富人区。伯凡又问:为什么呢?薛说,你有没有看见那个院子非常干净,而且院子里那张桌子擦的非常亮。
表面上这个细节,把一张桌子擦得很干净的成本与买这栋别墅的成本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成本。但是我们要看到支撑这个细节的是一些什么东西?第一,不仅要买得起这个房子,还要雇得起每天帮你打扫院子、擦桌子的佣人,这个成本已经不低了。但比这个更重要的是另外一种资源,是很稀缺的,那就是你有这样的需求。有很多人出得起这样的钱,但他没有这样的需求。所以,与买得起房子、雇得起用人相比,拥有一个好心情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
回到写作的问题上,解决思考混乱、写作无头绪的一个策略
赤羽雄二,《零秒思考》的作者,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发明了一种思考方法:每天花十分钟,快速完成10页思考笔记,当晚在进行一次整理。他发现这个工作方法极大程度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他最终达到了一种“看到问题,马上浮现答案的境界——他称之为“零秒思考”。
最近在古典老师的专栏中学到了改良过的“零秒思考方法”,下面是简单的介绍:
1、一张A4纸横放,左上角写上标题。
2、写4—6行,每行大概15到20个字,结束后写上日期。
3、不要在意逻辑、语法、字体,2分钟内完成。
4、每天用15-20分钟,坚持写够10页。
为什么要2分钟内写完?
因为思考时长和思考质量不一定成正比。人的大脑的工作记忆,顶多储存大概6-8条信息,所以尽快导出,才有可能清空内存,进行下一步存储。很多人想了很久,只是来回调用已有的几个想法而已。所以,强迫自己2分钟内完成。
(ps:零秒思考方法介绍来自于古典超级个体《难题想不明白?请取一张A4纸》)
学到了这个神奇的方法,我毫不犹豫的用在了每天的写作上。
本文的大致结构和思路就是通过“零秒思考“方法想出来的,上面四张A4纸就是罗列的思考过程,因为是初学者,所以工具应用的不是很到位,但是确实非常有效,能够很快速的整理出在你脑子里短暂停留很快就要消失的好想法。大家也可以尝试把“零秒思考”的方法用到写作,用到解决问题上,一定会受到很多启发。
总结:
1、一个问题:有了一个想法但是写出来,让我们觉得很苦恼。
2、一个策略:利用“零秒思考”来解决问题。把碎片化的思路摘录下来,然后延伸、扩展,加入具体的例子,让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3、如何使用“零秒思考”。
4、零秒思考与写作结合起来,威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