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迪
“圆谷百一十年”,即圆谷英二诞生的1901年到圆谷制片厂成为FIELDS子公司的2010年。
第一章 综述序言
今年是圆谷英二复归东宝65周年。先拣次要的说, “65”算是巧合地成为与圆谷英二关联的一个关键数字了。除了知名度比较高的英二65岁那年奥特系列开始放送,另外东宝制作的采用了大量特殊摄影技术的长篇映画中,由英二来专门担当特殊摄影技术部分的数量恰65本。映画,现在指电影,本来泛指影视,如电视剧出现的初期称为电视映画。
至于复归东宝这件事,当然重要而且至关重要,有着对于圆谷英二个人以及未来的圆谷制片厂两方面的重要转折。圆谷制片厂,现在全称圆谷制片股份有限公司,因还有其他名称含圆谷的关联公司存在,故不可直接略称圆谷。
与圆谷英二及圆谷制片厂相关的有很多为人熟知的名义上纪念性事件或纪念日,但也有不少被埋没的实质意义上的纪念性事件。比如「奥特曼前夜祭」初放送的日子会有不少人纪念,相对的“失衡”初回脚本初稿诞生的日子注定会冷清得多。又比如「圆谷特技制片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记法人化当然是标志性的事件,相对的英二复归东宝这个对于之后的圆谷制片厂具有实质意义的大事件就容易被忽略。
对于圆谷英二个人来说,这件事才是英二人生辉煌的正式开端。现在英二身上所有的赞誉名声荣耀神话等,都是由1950年复归东宝后的一连串成就筑成的。这并不是说那之前的岁月他一事无成,相反不但早在那之前已经有过重大成果,而且也名声大噪。
不过1945年日本的战败也足够毁掉这一个平民的人生了。面对盟军将进驻的未来,英二与当时的大量日本平民同样只感到不安,得到消息的那天英二将他所能触及的所有自己摄制的映画胶片烧毁了。
盟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支配下的日本于1946年起开始逐步推行公职流放政策,不过嘛大家都懂的说是盟军实际基本上就是美国人。
“公职流放”就是将特定的对象群体大量强制革职,夺了他们的饭碗。像战犯和军人等这些是当然的,还有政界商界甚至教育界中凡是在战时与对盟军不利的事沾了边的人,统统被判定为“不适合担任公职”,被划入公职流放的对象范围内。
英二也栽在这上面了。
英二是东宝前身五社之一的所属职工,所以当东宝刚正式成立时英二就是元老职工之一。东宝当时是日本映画业界的三家大型映画公司之一,其实今日东宝也算日本的三大映画公司之一,不过映画公司的性质已经变了,所谓三大的具体成员也有变化,以后自有机会详细道来。
东宝作为业界大型公司之一而受到政府重视,要接受政府派遣的任务。说好听点是叫工作的委托,不过当时肯定是不敢不接受的。
三大公司各自有擅长领域,东宝擅长的领域之一是在映画表现手法中取入大量特殊摄影技术,这是因为东宝有圆谷英二。而这正是战时政府在映画这方面最需要的,即摄制战争映画,特殊摄影技术当然是战争映画的关键要素。
战时由政府下达的任务作为国策映画而制作的一系列战争映画称为“战意高扬映画”,对军队能起鼓舞士气的作用,对平民也能有洗脑效果,强调这个战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
等首当其冲的大人物们都被流放后,就轮到基层人物了。到1947年,战时经手过战意高扬映画的制作阵一个个被列入了公职流放的对象,英二也逃不掉。
倒霉的是他还拍得太好了,美国人不信这是只采用布景和模型的特殊摄影技术,认定是实录,专门把英二找来问他这是在战场的哪儿拍的。
这样,1948年春英二就从东宝辞职了,而且也不被允许去另找公司就职,成了无业游民。所谓辞职其实就是被东宝解雇了,当然了说是东宝解雇其实也是被迫解雇。
失业的这年,他在自家开了个私设研究所,叫“特殊映画技术研究所”,不过当时关系者们一般就喜欢称“圆谷研究所”。
名义上只是私人设了个研究所,其实英二凭着当时已有的名声,能接受各种临时委托。各映画公司一旦在作中有需要特殊摄影技术的部分时,英二也能借这些临时委托混口饭吃,这是要瞒着美国人干的。
熬了两年苦日子后英二终于又迎来了转机,他的人生得以重新开始。东宝到底还是舍不得丢下这样一个人才的,主动发出了复归的邀请。
公职流放的处分还在身,所以这事也不能太张扬。复归只是东宝也开始对研究所发出工作委托了,英二并未被允许再就职,也得不到正规职工的各种待遇。
但只要回到东宝了,英二就有了施展的舞台,顺便不愁饭碗的稳定性。不过离公职流放正式解除的日子也不远了,这还得感谢我朝的建国大业导致美国佬的对日政策发生大规模变更。
对于未来的圆谷制片厂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东宝表现出对英二的重视和诚意,允许圆谷研究所转移至了东宝“砧摄影所”内。
东宝有两个主要摄影所,“东宝映画东京摄影所”和“东宝映画京都摄影所”。东京摄影所在世田谷区砧町,故通称“砧摄影所”。至于京都摄影所那是英二的出身地,于1941年已闭锁。
研究所移到了砧摄影所内,改名“圆谷特殊技术研究所”,从此也可以自如使用砧摄影所内的资源了。东宝提供给了英二大量的资源设施以使用,不过那时任何财产都还是东宝名下的。
后年研究所正式法人化成为圆谷制片厂后,东宝进行资金援助时,将原属于砧摄影所的一建筑和新设的摄影所东京美术中心的一部分都提供给了圆谷制片厂,那时名义上也属于圆谷制片厂的资产了,圆谷制片厂总公司办公处就处在砧摄影所内。
打个比方圆谷制片厂就像后来直至现在地处东映东京摄影所内的特摄研究所。所以1950年复归东宝,对于英二自身和以后的圆谷制片厂都意味着打下了基础,是后面一切发展的前提。
英二还在世时就已被捧为“神”,也的确留下了众多的辉煌事迹。然而残酷的是,圆谷制片厂的历史,总结来说其实却是一时的表面辉煌和反复的而且是无尽的失败。
就算不说是神,说英二是天才也是不夸张的,遗憾的是身为圆谷制片厂初代总裁的这个天才,在经营能力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菜鸟。
英二的直接继承者,他的长子圆谷一,怎么说也同样是个人才,虽然由于父亲的光环太闪耀而导致看起来有些黯淡。但在经营方面倒是不折不扣的能人,甚至可以说的圆谷一族出的唯一经营上的人才,而这回遗憾的是他的早逝。
接任的是圆谷一的弟弟圆谷臯,创作方面才能完全被父兄掩盖,经营方面虽不是完全的门外汉但也不及兄长,做得个守位最长的守成之主,在他的时代把圆谷制片厂转为了私有财产。
然后继承皐的他的独生子圆谷一夫,创作方面连提都不用提了因为公司性质实际已经全然不同了,经营方面又更不如其父。后年圆谷制片厂走到面临破产危机并最终卖身的一步,很大程度上是一夫时期埋下的祸根。
至于圆谷一族其他曾与公司的经营关联的成员,在皐时代已被转化为私有财产的圆谷制片厂中,则都是几乎被架空的存在。
圆谷制片厂有过辉煌的时期,这些辉煌时期留下的成果,作为作品来说是给爱好者们的宝贵遗产。而作为公司营业行为来说,这些表面的辉煌时期中实际算成功的年数用一只手都能数出来。
从次回起,本文正式开始以圆谷约110年的历史为主轴,自1901年圆谷英二出生始,至2010年圆谷制片厂成为现状的FIELDS子公司的地位为止,尝试整理叙述圆谷英二早年的奋斗史、中年的创业史、晚年的辉煌史,以及身后留下的圆谷制片厂与圆谷一族人关联的数十年间作为一个公司的经营史。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