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都知道端午是我国高大上的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一说是为了纪念忠良伍子胥,或是纪念孝女曹娥,节日交给你们,你们假期乐了就好。今天不说这些历史人物,且让我谈谈关于端午的一些辣心的话。
小的时候,每逢节日,都不太关注节日背后是纪念啥啥名人的,因为在我的心里,只要有好吃的就不错,节日里大人忙,小孩觉得好玩,可再也不是小孩了。过着过着就长大了,对多数节日也淡忘甚至淡漠了,对生活的闹腾和潮流开启了屏蔽模式,一人独处异乡,因为选择的职业,越是节假日我们会越忙,加班跑车……
十多年过来,吃过很多地方的粽子,形态各异,味蕾有别:形有尖、圆、方等等,味有咸、甜或素等等。我不喜欢外地的粽子,就像我现在呆的城市——福州,吃不出来家乡的那种清香,还是对老家的粽子情有独钟。
老家的粽子,多数是用糯米包起的,在包之前烧一些干了的细嫩稻草(这种稻草是在没收割稻谷之前就挑选的,民族语言有名字,但换成文字就不知道该用哪个词来形容),把烧了的灰烬捣碎,去杂,再将灰烬粉末拌糯米,将洗好的粽叶包起来,再用稻草捆绑,一个个圆似小拳头长若筷子的粽子就包成了,工序说简单,其实也不简单,米包的多,或者捆绑太紧,煮出来的粽子就不好看,甚至会裂开,至今我都不会包粽子,都是吃妈妈包的。
包好的粽子,要将粽子放入土灶的大锅里,水要多放着,要将粽子全部淹没,放少的话还得添水,烧的柴禾也要选上等的,那样煮起来不费时间,吃起来味道才纯正。不过想吃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行。
读初中的时候,最盼望的是周末,因为周末可以吃更好的,在学校里天天拿饭票菜票去打饭,但总没有自家的好吃,在家里吃青菜,都有难于言说的惬意。回去学校的时候,背几个粽子,第二天还可以吃,虽然冷了,吃起来也可口,凉意舒心。
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吃,其实是为了团聚,一起过节,和亲人朋友谈谈心,在谈笑中度过节日。
节日那么多,朋友那么少。就是如今的尴尬境地,不是不关心别人,而是各忙个的,有的在工厂,有的在工地,有的去旅游等等,别人都那么忙,谁还会记得你,谁还会有时间陪你,想吃,自己买去。
可是,外面的粽子,总没有老家的粽子淡淡凉凉的可口,其实吃粽子可以加白糖或者暗黄的甘蔗糖,但不放糖我也喜欢。
年年有端午,此情不再有,愿每一个亲人和朋友,日子不辣心,欢笑走在路上围着餐桌谈笑风生,夏风也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