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蒙主
财商与情商一样,虽然看不着也摸不到,但是确实能感觉到它真实存在。读书是获取知识和提高认知最重要的渠道,每个人的读书习惯与财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的读书习惯常常暴露你的财商。
书中自有黄金屋。每个人都可以从读书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读书的体验真神奇。但是思考深度和知识内化的程度不同,导致每个人获取的有效信息并不相同。掌握的信息不同,面对相同的事情,判断就截然不同。
有人认为到处都是发展的机遇,而另外一些人不但视而不见,常常会伤心难过,担心泡沫和阶级固化,好像是世界末日。
而提高财商的过程与读书类似,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读书,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有些人膜拜博览群书,武侠、玄幻、科普、历史不同类别的书都读,追求“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境界。而另外一些人只专注固定的领域,进行深耕细作,认为读书数量并不重要。这看似矛盾的观点,其实只是读书的阶段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而已。
一年读100本书到底重不重要?
回答这个问题,要看对方的阅读阶段和知识储备情况,不用着急下结论。对阅读量比较少,或者说入门阶段的人来说很重要,没有量变你就不可能见到质变。
所以入门阶段,能多读就多读,不用纠结如何选书,最重要的是多读。即使有些书暂时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用,至少你知道什么是好书什么是烂书,看哪些书能提高自己,慢慢就有了鉴别能力。
同样,对于提高财商,基金、黄金、股票、期货、外汇和不动产,入门阶段你也不知道哪个好或者你能驾驭而获利,小投资多尝试一下就可以了。
财商就是这样慢慢培养的,即使开始走点弯路,或者你咬牙切齿的发誓永远再也不碰股票,没有之前的经历,你就没有判断力。
别人代替不了你去判断,即使不亲自尝试,读读不同投资项目的书,还是会有收获。至少可以了解到不同投资的收益和风险,再与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匹配。没有最好的投资,只有最合适的投资。
读书积累到一定阶段,数量变得不那么重要。至于读多少?也许是500本也许是1000本,你突然会有一个顿悟的过程。处在这个读书阶段的人,往往给你的建议是读书数量没用,这说的也是大实话。这个阶段已经没有选书困难症了,也不会天天让别人开书单,因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读书方法,更关注读书质量和思考。
有个说法,要想了解一个新领域,读50本相关的书籍,你就是个专家了。其实有一定的道理,做过毕业论文的人都知道,你掌握的文献越多,写出的论文更有深度。往往你的导师也没有你掌握的信息多,面对牛人也不用妄自菲薄,术业有专攻嘛。
再往后读书数量不太重要了,因为你对新领域已经有了基础认知,相同主题的书,也有一些相通性。已经难得能见到几本观点新颖的好书了,所以你就开始想输出思想了。
小故事总是蕴藏着大智慧,《小马过河》的故事很有启发。一天小马高兴地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要送到对岸的村子。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
犹豫中的小马,咨询了牛伯伯和小松鼠的意见。牛伯伯挺起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而小松鼠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
小马一听没主意了。
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一年读100本书到底重不重要?提高财商重不重要?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你咨询的是牛伯伯还是小松鼠,得到的答案肯定不同。而采取什么行动,只取决于你自身的能力、读书阶段和财商高低,别人的建议都仅供参考而已。
泛读与精读,思考快与慢
读书你能得到的,往往是作者传递给你的想法与你自身的经验,两者交融,去体会书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或者是技能经验。
工作前读书,大多数是为了消遣和学一些技能,所以看小说和工具书,主要获取知识。工作以后更多的时间,重点打造你的软实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提高认知和优化思维方式。
没有太多的时间,又想获得更大的收获,消遣减减少,带着目的读书效率更高一些。
同时,阅读速度也不一样,有些人喜欢一目十行的泛读,强调速度和数量。而另外一些人大多数都是精读,并不太刻意追求速度。
强调泛读和精度,其实也并不冲突。不同的书解决不同的问题,书的深度不一样理解难度就不同。比如童话故事,小学生都能看懂,成年人阅读休闲类书籍,看看情节,泛读并不太影响获取有效信息。
但是如果阅读的深度提高,进入有专业词汇的新领域,往往需要有一些背景知识。涉入新领域,泛读通常一点都不好用,不是享受“不求甚解”的潇洒,有可能读了好几遍,你都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时候,精读就很有必要了。
阅读速度和思考快慢的选择,取决于与你想获取的信息和挖掘事物本质的深度。
这与财商一样,“储蓄”这个妇孺皆知的理财工具,对任何人来说并没有难度。不只是泛读,就是泛听一下估计你都懒得听,因为道理你一听都懂。而面对高级的投资工具,往往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可能你花一个月甚至一年也没能完全掌握。
面对同样的投资机会,每个人反映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道听途说省时省力,实地调研费时费力,但是得出的结论不同。
经常泛读或者强调速度,有可能是你的阅读深度太浅而已。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把书读厚,又把书读薄的过程。在这之间还有一个过度,就是不能忽视阅读中的思考。而高手经历了上面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泛读和精读结合的过程,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
提高财商的过程类似。你不需要挑选投资项目,或者资金很少,因为投资工具很有限。买哪个基金,放余额宝还是微信,几分钟就能做出决定。看似很快很潇洒,实际上是你对投资回报和风险都要求很低。
随着投资经验的增多,就会进入一个比较慢的决策过程。如果你有50万投资,选择多的时候,是基金、黄金、股票还是房产?需要你做出慎重的决定。投资风险上升,面对压力分配你的资金,思考必然多一点,甚至用几个月的时间专注研究。
这类似精读,选书有诀窍,并开始对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对别人的思想有选择的接受,甚至开始挑战权威,心里有个小小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好像他说的也不全对”。
过了这个阶段,财商不断提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当你能掌控更多资金的时候,再回头看50万的投资,不需要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就能做出又快又好的决策。
你投资收益风险,已经有了深刻的认知,资料信息看得很快,但并不影响你一针见血。这个快跟财商入门阶段的快,绝对是不一样的,你把投资理财读薄了,决策变成了几个关键指标,此“泛读”非彼”泛读”也。
输入与输出,理清思路吐故纳新
读书有一个作用是思想输入,达到一定数量和思考深度,需要输出自己的想法,才能吐故纳新。有些人看很多书还是觉得没什么用,原因是没有把知识内化,没有触发你自己的想法。
长期不整理知识和思维,就像一团乱糟糟的毛线,怎么也拆不开。而且水满则溢,以为自己懂很多,总学不进东西的时候,就该整理输出了,给新知识留点位置。
从泛读到精读再到输出,难度不断增加。同样是2000字,泛读5分钟,精读15分钟,而写文章有可能好几个小时。耗费的精力和时间差别很大,但是收获也是天壤之别。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入门阶段,就会遇到瓶颈,打破瓶颈最好的做法就是提高难度。入门阶段,主要是练习快速阅读的能力,培养鉴别能力。
而精读阶段对应财商提高阶段,要学会慢下来,对同一个问题刨根问底,深入思考,才能更全面和深入了解。一字不拉的阅读行业报告或者公司年报,以及理财产品的介绍,分析细微的差别,培养“分而增”的能力。
为我所需的阅读而不受别人干扰,是读书的高级阶段对应财商高级阶段,并不受政策舆论的影响,独立思考并坚持自己的判断。
这个阶段决策效率和眼光更重要,把思想的闪光点及时记录下来,甚至读书笔记和写作已经浑然一体,投资理财也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快速阅读到分类阅读形成读书方法,然后写读书笔记,转化成写作输出。并不需要学很多方法,下面三本书足够用了。
1.《王者速读法》 齐藤英治
跳读等快速阅读的奥秘和练习方法,是一本不错的入门书。2008年出版的一本小书,但是讲解的方法并不过时。30分钟快速阅读一本书,这些方法都是从这来的。书中还提供了应对考试,相关的读书方法,很实用。
学习快速阅读,适合入门阶段的大量阅读,看得多自然就会选书了。这跟我们小时候学走路一样,开始需要人扶着,会走的时候就总想跑两步。用大量阅读,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和擅长的方向。
2.《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艾德勒
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读书是有方法和技巧的,而阅读是需要训练的。针对不同类别的书,要用不同的方法,泛读和精读合二为一,形成自己的读书习惯和节奏,建立知识门槛。
3.《如果有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做读书笔记开始。这个过程比较耗时,有时候做读书笔记比甚至比阅读的时间还长,这说明你很幸运,遇到一本好书。
如何做读书笔记,整理成书评,再到写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讲解很细致。
从快速阅读到分类阅读,再到知识的整理和输出,也是一个质变的过程。一个每年读10本和每年读100本书的人,没有共同语言,而读过1000本书的人,也许告诉你读书数量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常常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别人。只要自己知道该如何行动就可以,没有绝对的对错。
但是,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缺发呆的思想巨人,缺少的是马上行动。
傻傻地读书,财商也堪忧。
根据读书目的是什么,选择高效的读书方法,用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财商;根据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高效做出决策,合理分配资金,才能获得最大化的收益。
七蒙主❤简书推荐作者,欢迎关注交流。
更多精彩见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