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杂文《沉默的大多数》有一篇写他高考经历的文章,家人说他记忆力好,考文科比较有把握,可他自己就是不听,去考了理科,结果考上了。王小波说自己记忆力是不错,一本很厚的书看过以后,里面每个细节都能记得,但书里的人名地名年代等等,差不多全都记不得。
对于这一点,我表示不能同意更多,小时候书读的不多,可电视看得确实多,十几年二十年的电视情节我扔可以记得清清楚楚。小时候看《雪山飞狐》,还小,对里面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纠葛不感兴趣,也看不太明白哈,却能看懂福康安的老妈抢马春花的两个小孩,还有一段很令人气愤的剧情,就是一恶霸想占有人家的土地,诬赖人家孩子偷吃了他家的鹅,这家女主人大概是被欺负怕了,心底有点崩溃,竟然为了证明孩子的清白,亲手抛开小孩的肚子,同样的情节也出现在《让子弹飞》里。姜文的这部电影被认为是影射了很多现实,说实话,初看时真是没啥感觉,原因是我实在不喜欢这种市井气息画面感的电影,比如还有一部《有话好好说》,香港比较有名的《胭脂扣》,张曼玉的《花样年华》,都是公认的经典,可画面和节奏,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估计再过个三五八年,我兴许能看出个中味道来。
扯远了,还有一部《新龙门客栈》让我印象深刻,记住的不是林青霞的美,张曼玉的媚,梁家辉的帅,更不是甄子丹的狠辣,而是最后那个脚被砍成鸡爪子的场景,一直忘不了,在脑里重播了好长时间,才撂下。《巴黎圣母院》大概是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看的,想想三四个小孩放弃到外面瞎跑玩的机会,一起蹲在电视前看这部貌似有点难懂的东东,谁再说小孩看不懂经典!至于那时候是不是把这部片子当成鬼片看了,我实在是记不得了,还好那时候没什么审美,不觉得加西莫多有多丑,吉普赛女郎有多俊。
其实,有时候经典就是经典,小孩子也是能分清楚好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