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相信这本书大家在一开始一定是看过并且也深受影响。我自己也被毒害了,虽中毒不深,但是现在也处于中毒期间,无需解药。100天33本书的计划在进行时,八月自己读书有10本,九月目前读书有14本,十月可以提前完成33本书的计划。
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一开始就保持着这样的频率?我没有想过放弃?我有没有疲惫期?如果有,我又是如何做到的?
五月最初看完这本书,我觉得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鸡汤故事,书中写了完成第一个100天33本书计划,然后约见牛人,然后完成专业领域的深耕,最后在自己的领域里不断的拓宽不断的提升,我觉得别人的故事永远那么励志,永远那么向上。我也动过完成这第一个100天33本书的计划,然,我始终对自己没有信心,不敢相信自己能够完成,害怕自己对自己承诺后的失约。
六七八月份自己开始将阅读纳入日程表,也保持着每天阅读的习惯。直到在大约一个月以前看见有部分小伙伴已经完成了这个计划时,我被深深的惊呆了。是的,我以为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自己熟悉的身边,我以为…
我开始恐慌,害怕落后。看见有人组队打卡阅读,勾搭上了小伙伴之后,开启了阅读。我计划是33本书,有小伙伴是培养阅读习惯开始。也许在某些程度上,自己的确领先一部分进度。可是依然赶不上我对知识的恐慌。
一开始,从简单的,感兴趣的书入手。为了让自己有动力,持续完成,一口气买了二十几本书,作为枕边物。书简单,所以也看得快,故事情节也很简单。这给以后看书奠定了一些基础。
可是在一段时间过后也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该怎么办?是不是应该带着脑子,走点心的开始看书了?毕竟阅读的习惯已经培养了,接下来就是更深入的阅读。
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本书能带给我什么?我能学到什么?如果我将内容进行复述,与书本内容差距大么?我为什么要看这本书?带有目的性的看书,就好比帆船找到了方向,书本的内容就像是风,助你前行。
如果渡过这段时期,恭喜你,你已经中毒啦。这时候你已经是由输入变成输出。输出的渠道多种多样,尤其是现在网络平台这么多式多样:简书,微博,公众号,头条,你都可以进行内容输出。
还有一种就是线上线下的“以书会友”的社群,或者会面,针对读书内容进行讨论,每个人的观点都有不一样的时候,这时候会有一种:咦,我怎么没想到?原来也可以这样看、这样想。思想的碰撞会让人产生共振频率,。不管是组群打卡还是线下以书会友都是不错的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让自己更精进。
当我们对一件事感到疲惫,可以试着暂停,调整方向,调整心态,不断的试错,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
勇者不是没有眼泪,是含着眼泪依然向前奔跑,这期间的差别就是坚持。
坚持是你想到达彼岸的最真实的地基,只有打好地基,才能建筑高楼。
最后,送上自己喜欢的图片两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