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飘荡荡的思绪
——耿来散文诗集《飘飘荡荡》读后记
文/齐凤艳
(一)
“鸿雁南飞,随着温馨春风还会翩翩飞回……
枯叶零落,伴着轻柔春雨还会舞在枝头……
飘飘荡荡的思绪呢?
可曾找到了精神的家园?”
这是诗人耿来写在他的散文诗集《飘飘荡荡》的扉页语。在人海沉浮,在人生奔走,我们如云,似雾,又像风中的叶子。多少彷徨,几许苦闷,精神不是躯体,它需要不一样的托付、指归和安放之处。
在诗人耿来的心目中,诗是他的精神家园,与生命永恒,与精神不泯。诗是他现实社会中奔波劳顿后的温馨港湾,诗是他“心情的驿站,情感的升华,心血的凝缩和结晶。”在诗里,耿来透过生命的深度,体悟生命的内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化转型以来,与小说、散文、影像文化相比,诗的确偏居在公众话语的冷落一隅。正是这样一个现实,将诗歌写作切实回到“个人”,回到一种文学写作应有的自然状态。当时代、社会不再对诗歌写作提供意义订单和价值承诺,诗人的写作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单独地面对自我与世界。心灵的迷茫苦痛,尘世的烦愁欢欣,通过写作得到很好的缓解、宣泄。写作此时不依附任何他物,完全出自心灵的需要。
翻越千山万水,穿越重重岁月,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地个体行走在莽莽征途。耿来将自己的忠心留给大地去验证的同时,用诗行记录自己的思绪,书写心与灵魂的对话与飞升。
(二)
诗人耿来将他的这部诗集命名为《飘飘荡荡》,我想这飘飘荡荡的既是个体生命如水中浮萍,似风中杨絮,也是诗人的诗思、情绪与感悟。它们像漫天雪花或细雨纷纷扬扬,无际涯,满寰宇。悉心阅读这部诗集,我看到了诗人感觉的敏感性、情感的丰富性,且语言天花乱坠一般,多姿多彩,在我的眼前和脑海飘飞,带着我去捕捉一种心灵之感动,一种精神之返窥和一种抒情之后的回味。
诗歌的美学应该分成两方面:一方面是它能够感知的因素,它是怎么样感受世界的。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诗人,除了要有能感知的力量,还要有能写的力量。评说一首诗的好坏,是要从能感之与能写之两方面来衡量。一个人最微妙的一点就是他的心灵、他的意识,他感受的时候的作用和姿态。在这部诗集里,我看到了诗人的感受之能力和能写之能力。诗集中有几首诗的题目就是可以看到诗人特别善于捕捉自己瞬息的感知,触动,并将其抒发出来,例如《没有缘头的畅想》、《一种莫名的感动》、《断断续续三十章》等。由此我忖度耿来是细心的,细腻的,细致的。抬头的一刹那,阳台的玫瑰花开了;走远的古装少女,顶着汲水的陶罐;夜色的纱帐,层层漫过黄昏的喧闹……都会让诗人诗思飞千里,隽永熨帖的文字涟漪轻泛。
文字是诗歌本身也是诗歌的载体、手段或工具,它们是为抒情而存在的。从文字表达方面来讲,在耿来的散文诗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特点。就是铺排的应用。《想象怎么也插不上翅膀飞翔》是诗人将铺排这一抒情手法发挥到极致的一首抒情散文诗。诗人的思想情感是非常饱满和有韵致的,这一方面归功于诗人在形式上熟稔地把握了抒情诗的仪式性,另一方面则是在抒情内容方面意象新颖、联想别具一格。诗人连续使用十个“想象着”提起抒情段落和句子,使章节之间具有一种音乐性和抒情的酣畅性。罗伯特•沃伦把诗歌界定为“一种言说”,具有“强烈显示的节奏,频繁出现的韵脚和比喻性”。
在比喻方面,诗中的很多语言都让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的同时,也为诗人的创造力所折服。比如这首诗中诗人写到:“月亮以镰刀的姿式窥探着拔节的禾苗”,“风舒展着娇姿,吟哦着甜蜜的歌,鲜艳地走过那一片又一片的原野”,“思来想去是那片难忘的天,多云又多雾,掉下的泪却感觉出是乳汁的味道”,等等。总之,读耿来的诗,他带着我想象,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他带着我抒情,引领着感觉触碰到新的地域;最后,放下书时,不由自主地想举目远望:
“想象着,把思绪交给蓝天大地。
想象着,把思绪化作山川河流。
想象着,把思绪扎根生命之泉。
想象着,把思绪插上鹰的翅膀……”
(三)
“听叶儿落地,吟唱久久不能忘却的往事。往事悠悠,悠悠岁月,岁月如歌,如歌人生,人生思根思恋思情……”
这是这部诗集第一首诗末尾的诗句。“思”是这部诗集的核心词。思绪、诗思、思想、思念、思乡,等等。思是一丝丝一缕缕的记忆,是一场场一幕幕的往事。辽西,那片土地!笑声中的老屋故事还有悲伤吗?春雨中的老屋往事还有泪水吗?绵绵春雨,是勾引思念的诱惑,春雨绵绵,如何也冲洗不去那日久的往昔。诗人是多情的,是深情的。故乡与亲人永远是他思恋的对象,他放不下,他不能割舍,他忘不掉。那就在诗里吟唱吧!
辽西,你是如歌的行板,“我”在落日晚霞中,在黄昏的宁静里,读着你,想着你,恋着你!花开花落,美丽的传说一代传下一代。多少生命在沙地上创造着奇迹,高举坚韧在奔行,迎着坎坷在高歌!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表达在自己优美的文字与抒情中。在诗人的眼里心中,故土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性的,都是有感召力的,它们是他诗情的来源,它们是他襟怀的依托,它们是他人生的归处。这是我读诗人写给故乡的诗的时候的感触,尤其是读《丘陵中的影子都是有生命的》这首诗的时候,我再一次佩服诗人细腻的情感与优秀的表达能力。那沉寂在沙丘中的陶罐啊,它盛着的是什么?它是丘陵中的影子?隐藏了千百年的影子!拂去岁月的尘埃,可以想象,虽然千年已过,于它乃是瞬间。
“井沿苔藓的绿意仍映照期间么?
牧人汲水的影子仍荡漾其中么?
生命延续的语音仍萦绕其时么?
牧歌悠扬的长调仍回落天空么?”
一句句轻盈的问候,蘸着情感之水,婆娑摇曳,在辽西上空和诗人的心头,跨越时空,飘飘荡荡。默默流淌的大沙河会听到,赤臂光膀的锄禾人会听到,风中沙沙低语的苞谷会听到。那曾经年轻美丽的姑娘啊,你是否能够听到?我是否能够将我的灵魂压干为几片花瓣,送给你?
(四)
“真恨不能像天山的雪莲,做一个冷酷而美丽的观众,不被这情节感染;真悔不能有一颗广阔的心放眼田野,甩动头发做一个洒脱的人。”深情的人,总是被情所困,情感之湖总是悄悄泛起涟漪。耿来接着写到:“最终还是不忍挥手抹去,那些悄悄拱起的旧日的折痕,还有那悄悄泛起在心中的潋滟……”
读整部诗集,我看到一个历经人生旅途艰辛深情不改的人。不仅往事和故人令他思念怀恋不能割舍,草木山石也能够触动他敏感博爱的心灵。月夜、芦花、秋水都在他的笔下含情,体情,言情。一颗博爱的心也才能够乐观、博大吧。乡土生活的超脱他热爱,城市喧嚣中他也照样能发现充满乡趣般的童话。就连干冷凋敝的冬日,也能写出生机、温暖与渴望。
然而,他也流过泪。那个不能原谅的过错在心头留下永久的疤痕。那薄薄的两张纸币所产生的重量是否足以令一颗头颅终生沉重?断枝流淌出的汁液滴落的是血吗?酒醉之后,常常要流泪,诗人太注重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了。当一切都寂静下来,他开始思索:“人生,究竟为了什么?什么才是人生亘古不变的主题呢?”
由此我忖度诗人将组章《挽着些什么前行》作为诗集的最后一篇是有深意的。
“晨曦中,走向大山。
情怀肃穆,听樵夫砍柴的声音。
青色鸟化作生命的光辉,飞进林莽的苍郁,去追捉那离合的神光。
山花烂漫,有一双期待寻视的双眼。”
在为自己的诗集写的后记中,耿来说,这些年他一直在反反复复地思考着,想到人生、哲学、宗教、散文诗。人生是需要追求的,是需要物质之外的“神光”的。耿来的目光一直在寻找,在期待,在追随。当他仰望他会看到自己的思绪在这个世界飘飘荡荡,也会看到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诗集作者简介:耿来,中国新闻出版国际交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读书文化出版社、文学月报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散见《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散文》《散文选刊》等,出版作品集十三部。
诗评人简介:齐凤艳:笔名静铃音,《中华文学》签约作家,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有诗歌、散文、文艺评论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散文选刊》《西部散文选刊》《椰城》《海燕》《精短小说》《黑龙江日报》《企业家日报》《科普作家报》《连云港日报》等。诗观:诗是一扇门,打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