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桀骜不驯,狂放自如都将归于平静。
安史之乱,人生变幻无常,任凭他年少时如何任侠负气,如何横行,如何不羁,他终究还是被现实折磨,将棱角一点一点磨去。
他写了两首自叙诗。回首了他的整个不羁的年少,也有着对世事无奈的悲叹。第一首诗《温泉行》,“出身天宝今年几,顽钝如锤如纸。作官不了却来归,还是杜陵一男子。”做官不好归来时候,却还是一个普通的男子。没有追到自己的梦想,没能光宗耀祖,年少时的自己出任近侍郎,怎的风光,而今却还是杜陵一男子,无奈与悲愁涌上心头。“北风惨惨投温泉,忽忆先皇游奉平。身骑厩马引天仗,直入华清列御前。玉林瑶雪满寒山,上升玄阁游绛烟。平明羽卫朝万国,车马合沓四溢鄽。蒙恩每浴华池水,扈猎不蹂渭北田。朝廷无事共欢燕,美人丝竹从九天。”曾经的风光无限,灯光丝竹,欢歌笑语,车马如龙,而现在却风光不再,粗布裹身,再无玉林瑶雪,车马合沓,浴于华池;再不是直入华清列御前,而是遥隔万里再无朝。这时的他依旧还是想着那时的风光,依旧想要回到那时直入华清列御前的风光之时,也许,这时,灯光丝竹辉煌时,燕歌笑语风光日还是他想要回到的轨迹,想要过的时日。不过,这首自叙诗中他却全然没有对于那时他的横行霸道、乡人苦之的行为有任何悔意的叙述,反而有着眷恋之感。
他的另外一首自叙诗《逢杨开府》中,“少年武皇帝,无奈恃恩私。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年轻气盛的韦应物正如他的这首诗一样,放荡不羁。一个花花公子,玩世不恭的形象显现在他身上。那时的他傲视法律,似乎唯对天子敬三分。“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一字都不识,也许是韦应物的对年少自己的极度贬低,然而那时的他无才却是真。这句诗也许是韦应物对于那时不识诗书的悔意,更恨自己一字不识,却还流连酒肆,顽劣痴狂。因此落得“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的下场。若是自己腹有诗书、满腹经纶,有着治理之才,又或许自己年少谦卑、懂礼知让却也许不会落得“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提诗。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谁。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读书已晚,开始学习写诗,然而却为不容,出守抚恤孤儿寡母的官。他后悔自己不学无术,玩世不恭。这样的悔意在第一首自叙诗中没有一点叙述,而这首诗是他在出任做官之后写的,可见他的顿悟是在做官之后才有所感。官场风云,终究是磨平了他的棱角?
其中一首写与文士宴集并抒发个人胸怀的诗《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中“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自惭处于高位。没有关心百姓安康。事物的道理参悟透了,性情豁达了,那么是非就消散了,世俗也忘却脑后。这首诗作于在苏州任刺史时所做。他后来的人生似乎与前半生大不相同。从年少的桀骜不驯,到悔恨,到担忧民生。他的思想历程是一种人格上的飞跃。“燕寝凝清香。”“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他的后半生生活,也许正如唐代李肇所说“立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在焚香扫地而作坐。”一种精神上的清心寡欲。更在《寄全椒山中道士》中“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山空,何处寻行迹。”表现出了他对于山中道士生活的向往。再无了对于“美人丝竹从九天”“车马合沓四溢鄽”的眷念。有的只是“听钟未眠客”思乡的自己,对“乐幽”的向往,对“微雨”“清署”“青山”的爱赏。
我想,世事的磨难,“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的世事无常,命运多舛,已让他的“狂”“欲”慢慢的被抹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