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的时间,在boss上看了近千份简历,也为公司的团队招聘了几位优秀的产品经理。但同时,也遇到了失误,踩了坑。曾经我认为重要的因素,可能对于真正找到一个具有潜力的创新性人才并不是至关重要的。
梁宁老师说过:”如果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人的情绪是底层的操作系统,他的能力只是上面一个个的app。“
判断一个经验不多的产品人是否是支潜力股,往往只需要检测他/她的底层操作系统就可以。
而以下几点,我觉得应该是CEO们、总监们在招聘产品经理的时候应该着重考察的底层能力:
抗压能力-拒绝玻璃心
作为一线的产品经理,往往会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在正面与负面反馈中反复切换,并保持稳定的情绪。所以具有强大的抗压能力是他/她能否长期坚持的关键。
一个人是否有抗压能力还是在于其心智模式(mind set)的不同,和本人的家庭与学习、工作背景有关。
在之前的人生经历中,有过一些挫折的经历,对待工作中的压力的承受能力就会更强。另外,拥有内在动力也对产品经理的抗压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心智模式仍停留在对于试错较为敏感的阶段,仍无法支撑长期的高强度高压力工作。
一般来说,在面试阶段很难判断一个人的抗压能力究竟如何,在回答关于挫折的问题中,面试者可以掩饰自己在过去的经历中对于挫折承受力的表现。而试用期中,作为CEO、总监们就需要观察产品经理应对变化、风险、挫折的反应了,这才是最真实的。
同理心-学会包容与理解
同理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天生的,一般来说,女性的同理心会好于男性。
感知对方的需求,并且给予正面的反馈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及其重要。
产品经理往往在团队里需要沟通与协调各方,权衡各方利益得失,如无法做到感知每一个人的诉求,容易导致一意孤行的局面,则协调的工作就会变得及其艰难。
另外一个层面,产品经理需要站在用户/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同理心也会显得及其重要。
所以产品大佬俞军才会说,
同理心特别好的人很少,但是不要找那些同理心(不管是天生的还是相对)明显有问题的人...产品设计本质上就是利益分配的过程。
如果现在还是仅仅停留在画原型写文档的产品经理,应该体会不到这一点。
那么面试官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同理心呢?
如果你明确告知了对方你的需求或者情绪,这个需求/这种情绪无法被很好的理解,并且给予正确/正面的反馈,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同理心有问题。
招聘的时候千万要避开这样的候选人。团队里这样的人往往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变化,无法让大多数人觉得舒服,从而会降低和谐度,也无法完成产品协调以及长期深度思考。
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
最后一点,也是一个产品经理能否成为优秀产品经理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思维与创造力。
产品人的思维能力表现在思维的广度、活跃度、逻辑上。
一般在面试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问开放性、发散性的问题,以及逻辑归纳性的问题来了解产品经理思维的收放能力。
如果在问开放性、发散性问题的时候,回答的问题很局限,停留在最平常不过的回答,憋了好久才勉强挤出答案;或者在问一个逻辑归纳问题的时候却离题千里、答非所问,无法聚焦问题的本质。排除产品经理的知识积累没有做到位的可能性,也看出产品经理的思维能力有缺陷。
还有一点就是创造能力,即是否可以经历深度思考-动手创造-质量把控这几个环节,无论是通过什么样的工具,什么样的手段,真正能够将创造性的工作落地,我想这也是产品经理要修炼的基础功夫。把落地的技能掌握得驾轻就熟,这是可训练的能力,也是最容易掌握的。
最后,对管理者而言,对待创新性人才,比如产品经理的工作也应适当放权;但前提还是建立在产品经理的能力过关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