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欣妈妈的话:
最近,豆瓣上有个帖子带火了一个“小侄子”。
一匿名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这个小侄子却毫不客气地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
对于一个10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出现了“偏差”。当然,10岁孩子的价值观还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可塑性。如果家长能够及时意识到问题并予以帮助和修正,孩子的改变应该不是问题。
然而,由此及彼,这件事对我们做家长的来说,却是值得思考的:我们爱孩子,到底应该爱到什么程度?
作者:Fredric Neuman M.D.,医学博士,纽约White Plains医院焦虑症恐惧症治疗中心主任。Susan Newman,博士,社会心理学家、作家。
翻译、编辑:郭郭(欣欣妈妈)
最近偶遇两位孩子妈,话里话外都在担心自己青春期的儿子——“我可能把他给宠坏了(spoiled)。” 两个人都这么说。
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大不相同。
第一个孩子家很有钱,从小到大收到很多礼物,有高级汽车,有摩托艇;每年夏天会去参加一个烧钱的戏剧营,欧洲游之类的更不在话下。一句话,他从来不会为钱烦恼。
而另一方面,他会管理自己的积蓄,用零用钱支付车辆和摩托艇的修理费;在戏剧营里努力工作,踏实可靠。
平日里,这个孩子尊重、体谅别人,是个好学生;守时,做事认真负责,还经常做家务。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能坦然接受。
在我看来,这个孩子没有“被宠坏”。
第二个孩子是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三。他家不如刚才说的那个孩子家那样有钱,但也算中上水准,住大房子,每年两次度假。
但这个孩子跟上一个完全不同,他经常抱怨爸妈给兄弟姐妹的比给他的多,总是不经允许就使用别人的东西。经常违反家里的宵禁规矩,拒绝接受处罚。没有责任心,不会体谅和关心别人。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 “被宠坏了”。
一、被宠坏的孩子长大是什么样的?
“被宠坏的孩子”长大后多数时候都很难相处,令周围的人感到不快甚至厌恶。然而,他们的问题还远远不止这些。
他们大多数时候并不开心。从小习惯了想要就给的模式,一旦愿望没有马上被满足,就会感到沮丧甚至被欺骗。
很多人以为,一个人被宠坏的标志就是不断地索取,但实际上,其另一个重要的指征是——不愿遵循社会的要求和期望。
被宠坏的人不愿做好自己份内的事,经常表现出不满、抱怨、怨恨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是纠结于自己没有的东西,并且因缺乏自制力,在工作和社交场合中屡屡失利。
那位叹着气担心惯坏孩子的妈妈显然没有足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对ta来说,拥有游艇还不够,管道设备还得是金子做的;
光有钱还不够,还得装得更富有;
光受人钦佩也不够,还想得到每个人的赞赏。
ta不必有礼貌,因为可以逃脱惩罚;
ta无视秩序,排队时总是千方百计要站到队伍前面;
ta极其脆弱,一点小挫折都承受不了。
大多数情况下,别人眼里这种人永远是自我中心、缺乏安全感的,并且活得并不开心。
二、为什么有些人会溺爱孩子?
“溺”,意为“淹没”。人被水淹没了叫“溺毙”,同样,父母的爱因失去理智而泛滥的话也会“淹没”孩子,称为“溺爱”。
为什么有些人会溺爱孩子呢?首先我们得从自身来找找原因。
是否给了孩子太多不劳而获的特权?是否在物质上过度满足了孩子?是否经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家里什么事你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
一般来说,溺爱孩子的家长有以下几种心理动因:
• 获得认可:为了得到孩子的认可,无法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 补偿心理:因为陪孩子的时间有限,想通过物质来补偿孩子,弥补自己的罪恶感;
• 自我补偿:通过满足孩子来补偿自己小时候未被满足的物质或精神需求;
• 攀比倾向:不愿落后于周围的朋友或邻居,别人有自己马上也要有;
• 虚荣心:认为孩子拥有的东西是一种身份象征,例如名牌衣服、手表等;
• 保护欲:认为让孩子拥有某个东西就代表某种程度上给了ta某种优势(但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
以上所列出的原因不一定每个溺爱孩子的家长身上都有,有可能会占几种,或各种都有轻度表现。
三、如何避免溺爱孩子?
记得有一次,为了给孩子们解释为什么要他们坚持上钢琴课,我讲了自己小时候的事——当别的孩子在打球的时候,我可以专心坐在窗前练琴一小时而不受诱惑;我知道自己可能永远也买不起《纽约客》上那些昂贵的珠宝、皮草、大轿车,但并不会气馁;我还知道,想要获得奖学金,就得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小时候的我是那么贫穷,却又那么富有。
让孩子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立感和自尊感。当他们不再被他人意见左右,就更不会在意那些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
给孩子买昂贵的礼物不会宠坏ta,但如果ta一要就给,即使再便宜的糖果也有可能。
给孩子特殊待遇未必会宠坏ta,但如果ta甩手跺脚非要不可,还要到了,就会。
相反,如果我们能对无理取闹的孩子坚决say no,就绝不会宠坏孩子。
四、发现自己有溺爱倾向,该如何做出改变?
1、改变自己的养育观
父母的养育方式和态度极大地影响了孩子的价值观。如果觉得孩子有被宠坏的倾向,那么对照上述分析,现在就请行动起来。
算算自己的开销。一定要买那个最新款的电子产品吗?是不是一直在跟风买东西?
对孩子有愧疚心理吗?有没有觉得对ta说No很困难?
觉得孩子精力有限,只要会学习就行了,其他什么都不用考虑?
简而言之,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
2、改变孩子的行为习惯
我们需要采取新方法,立下新规矩来打破孩子原来的思维模式。
孩子当然不会喜欢新规矩,但他们能从中学到什么是“想要的”以及什么是“需要的”。日积月累,你会发现,孩子的“我一定要”综合症会得到缓解。将来,他们也许会因此而感谢你。
请从以下细微之处(包括但不限于)做出改变:
• 零用钱:不要无缘无故给孩子钱。让孩子用做家务来换取零用钱。跟ta谈谈如何把零花钱省下来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此,既节约了钱又在孩子心中种下资金管理的种子,一举两得。
• 礼物:有些家庭在生日和节假日时溺爱倾向尤其严重。不妨让孩子按照重要性排序列个礼物清单,让他们知道选择是有限的——只能买其中一个,而不是所有。同时请亲戚朋友配合你的做法,避免给孩子买那些你已经拒绝购买的东西。
• 广告:孩子很容易被广告吸引从而冲动消费。跟孩子一起评价那些新产品的广告,提醒他们之前买的某个玩具或家庭用品并没有像广告上面说得那么神乎其神。这可是个把孩子变成精明消费者的好办法。
3、如果遭到孩子抵抗怎么办?
给孩子做规矩时我们常常会遭到质疑甚至拒绝,这很正常。但如果我们就此退让,结果就会功亏一篑。
记住,你是家长,你有制定和修改规则的特权。
• 如果改变是出于家庭财务的压力,请委婉地向孩子解释原因,避免引起孩子的恐慌,并向他们保证你会永远确保他们安全。
• 如果孩子纠结于为什么要改变“规则”,请保持冷静和坚定,告诉他们:“你做了父母后,也可以制定规则。”
有些孩子确实是比其他孩子更抗拒权威。几乎所有孩子都会本能地试探父母的底线,看看他们是否真的能“说得到,做得到”。
父母和孩子间的斗争是家常便饭,我们不必每次都赢,但必要的时候就得硬下心来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哪怕他们看起来再沮丧也要坚持到底。
有些家长常常会习惯性向孩子妥协,觉得不是什么原则性大问题,没必要上纲上线。但这样下去,孩子赢的机会越来越多,长期看来不是好事。
五、结语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这份爱应松紧有度。
孩子将来总有一天会离开我们独自踏上社会,只有把握好爱孩子的分寸,才是真正为了孩子的将来好。
原文:Spoiling a Child
“本译文仅供个人研习、欣赏语言之用,谢绝任何转载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本译文所涉法律后果均由本人承担。本人同意简书平台在接获有关著作权人的通知后,删除文章。”
欣欣妈妈
80后全职妈妈一枚,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毕业,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硕士在读。翻译是我的老本行,华为是我的老东家;有了孩子以后又爱上了育儿理念学习和英语教学研究——反正这辈子就是跟英语死磕到底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