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时力学习日志·小可爱版】
本训练营:阅读营·关系力
学习书籍:《情商2》
学习日期:2020年6月11日
学习主题:2-4 和谐关系三要素
1、[我学]在课程中的收获:
1.1 温故·关注他人
(1)崔律建议@赵松楠,将“又坚持了一天,给自己点赞”中的“坚持”改为“多”或者“成长”。因为“坚持”容易给人一种咬着牙坚持的感觉,说明自己没有享受其中,没有乐在其中。而只有充分享受一件事的乐趣,才会让我们收获更多。
【我思】语言反映思维,思维影响情绪。过去我在早睡、早起、戒掉网络小说等习惯养成中经常会使用“坚持”这个词,的确会有一种咬着牙坚持的感觉,会比较痛苦,然后一旦放松、懈怠,就容易反弹。反反复复多次,自己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了。而如果使用“成长”、“进步”这种更积极、正向的词汇,能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转变又能带来感受的变化,从感到紧张、有压力变成有成就感、轻松。
【我行】少用“应该”,多用“我选择”、“我有……的权利”、“你可以”、“如果是我的话,我会……”等表达方式。少用“坚持”,多用“成长”、“进步”、“改善”、“优化”、“迭代”等词汇。
(2)@莹瑜提到时间紧急时的确很少去关注他人。
【我思】对此,我也联系了昨天的经验。昨晚我吃完饭去小区散步,一般散步2圈,全程18分钟左右,回到家就要冲澡、检查和统计日志整理、小睡、准备天使团团建、进行天使团团建……安排的比较紧凑。所以只有散步时能跟妈妈聊天,然而因为她那边信号不好,连续发起两次都只聊了几句就听不到她说话了,后来就放弃再次发起了,开始享受一个人边散步边听歌的时光。因为自己的时间安排紧凑,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时间就会很少很少,感觉这一点做得不是太好,要改进。
【我行】早饭后小区散步、晚饭后小区散步、午饭后半小时用来跟家人、朋友聊天吧,可以文字,也可以语音。
(3)@赵芳举的自己的不足的例子就是我过去的典型状况啊。我以前经常带着不情愿去接领导安排的任务,比如去嘉定开会、整理表格啥的。我也要向熊磊学习,收到任务时说“好啊,行啊,我来啊!”,表现得更加积极一些。多接任务,给自己更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1.2 新知·和谐关系三要素
1.2.1 逻辑线
原文片段有2个关键词:和谐、人际关系。两个关键词中的重点是和谐。
→ 人际关系怎么做到和谐呢?非语言因素比语言因素更为重要。
→ 非语言因素包括哪些呢?彼此关注、共同的积极情绪、一致性或同步性。
1.2.2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三个要素
(1)彼此关注:新知在“彼此”。想要达到和谐,需要双向的关注,要互相将注意力放到对方身上,而不是单向关注。如何关注对方?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视同伴的眼睛。因为直视对方的眼睛能产生同理心,也是产生情感的重要前提条件。
崔律提示:电视剧中男女朋友亲吻前总是先彼此注视对方的眼睛。
(2)共同的积极情绪:积极情绪表现在语调和面部表情中。比如,即使是批评,如果用热情的声音和表情去做,对方也可能会感到整个交流过程非常愉快。比如我们的提问对于对方来说到底是好奇还是质疑取决于我们说话的语气和表情。
(3)一致性或同步性:身体动作、交流节奏保持一致。在交流中,双方下意识的动作和习惯(语速、手势、呼吸等)越是一致,交流的效果就会越好,他们彼此的印象也会越好。注意:不是刻意地模仿对方,而是下意识、自然地与对方保持一致。
行动建议:从远处刻意观察两个人的交谈的场景,观察说话双方的身体动作、眼神交流等,判断两个人有没有保持同频。
2.1、[我省]过去在这方面的亮点:
从2017年4月和2019年6月,我跟爱有39次的线下语言交换,平均每个月1、2次。我们会在周六的上午10:00-12:00在星巴克进行一小时日语交流、一小时的中文交流。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数次感到过作者原文中提到的顺畅、愉悦、全神贯注。
(1)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两个都是彼此关注的,会直视双方的眼睛,不会用手机查看及回复信息,只用手机查字典、分享照片、查资料等,我们会将注意力全放在对方身上。有几次在分享个人的经历和感受时,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接纳、理解,当时感觉特别幸福。
(2)我的肢体动作比较收敛(可能是小学时候三八线的后遗症,我特别担心占据别人的空间,所以会紧缩着,尽可能少占地方),很少做敞开手的动作。对方会有比较开放的动作,比如双手敞开去比划之类的,对方的动作会让我感觉被接纳、感到对方的包容~
我平时其实说话比较大声,感觉自己的声音比较粗,不是那种细腻的声音。但是,跟爱交流的时候,一方面是因为在咖啡厅,另一方面是爱说话比较温柔,会影响到我,我会被带动地轻声细语起来。
(3)看到爱对中国瓷器、农民画、风景的热爱,我也会受到感染。听到她介绍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跟同学的相处,我会去想象那个场景,感觉像是重回学生时代一样。我觉得爱是一个特别有感染力的女孩子~
PS:她回国后,有9次线上视频聊天(妈呀,我竟然不记得了),但是感觉效果就没有线下的面对面效果好。坐在电脑前面,我很容易就会走神……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我们还能再见面,希望能有机会见到快要出生的小宝宝~
2.2、[我省]过去在这方面的不足:
(1)通常我的负面情绪会直接表现在我的语调和面部表情里。比如,如果我很累,没什么精神,我的声音就会直接反映出来,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傍晚或者晚上跟妈妈聊天时。如果是跟朋友或者社群里的人聊天的话,我可能还会装一下,努力表现得有能量。跟妈妈聊天一般会直接表现自己当时的状态。
(2)我很难用热情的声音和表情去批评别人,或者说,我其实想不起来自己热情的声音和表情是什么样子的,感觉自己常规扑克脸。即使是很开放、很温暖的团建里,我大多数时候也是扑克脸。除非我一直看着视频,注意到自己没有在笑,当我观察到自己板着脸时,我才会去让自己微笑。
(3)一般情况下,我会用平淡的声音、平淡的表情讲课、说话。声音大多数时候也没什么起伏,语速还比较快,虽然听课的老师指出过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做出改善的行动。
因为教室的麦克风不好用,经常有噪音,一般不太用,靠自己声音讲课,所以有慢性咽炎。体检时出现了个新名词,有点担心,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医生的建议是少吃刺激的食物,要轻声细语。前者目前在做,后者由于现在不用在教室讲课,一般提前录一些短视频,所以还好。长时间说话估计就是精时力的团建啦,下次要留意自己是大声说话还是轻声细语。
3、[分享]我的写日志的心路历程或小妙招:
3.1 写日志的三个阶段-崔律总结
①简约型:只写几句话/只写几十个字
②认真型:记录所有的知识点
③加入思考型:知识点+自己的思考/经验
3.2 我写日志的心路历程
(1)字数的演变:我的日志都在印象笔记中。刚才看了下2018年1月的日清单的日志(那时候还不叫学习日志,叫课后实践),果然只有几十个字,写的非常简洁。3月份的早起课的日志小几百字居多。2018年6月的脑力课程开始,印象笔记中才有了“实践日志”这个标签,刚开始的日志是六七百字,内容以摘抄PPT和崔律的原话为主。到100天精时力训练营时,字数开始突破1000字,有了自己的经验的联系、实践的记录。到了2019年,日志常规1000字以上,也有了2000多字的日志。到今年,尤其是上周的关系力课程,还写出过3000字、4000字的日志。
(2)内容的演变:在跟着崔律听课之前,我是没参加过训练营的,貌似也没怎么听过微课。最开始不知道写啥,就只能在崔律的模板的基础上凑一些字。后来,就开始摘抄PPT和崔律原话,写的内容一点点增多。再后来会联系自己的过往经验,会制定行动计划,偶尔会做行动后反思等。用自己的语言复述知识,感觉现在也没有完全做到。刻意地加入自己的思考,估计是今年4、5月的事情了。
过去会追求日志收获的全面性,会将上墙的内容都总结下,PPT内容全部记录和粘贴,崔律的原话尽可能写出来。周末的答疑会将所有问题和崔律的回答都整理出来,完全没有重点,没有主次。
(3)心路历程:刚开始可能比较抗拒吧,有点记不清楚了,但以我对自己的理解,我过去认为自己是写不出东西的,因为语文太差了。感觉自己表达能力不太好。之所以能一点点增加字数,增加内容,大概有崔律课程的日志模板的变化、同学的影响,也有跟着崔律学习过程中自己思维的改变吧。
3.3 我写日志的小妙招
(1)用电脑端的印象笔记写,打字比较方便。
(2)所有日志都放在印象笔记,一元化管理。课程记录和学习日志都有多个标签、命名有规律,偶尔需要可以快速查看之前的课程内容或日志内容。
(3)会提前制作课程记录和学习日志的模板。听课前复制即可使用。学习日志模板中,事先制作了温故、新知的框架等。
4、[我思]困惑+自答:
【困惑】每次看到大群几百条的信息,完全没有勇气、意愿去打开,而且信息太多,即使打开了,也不容易找到推荐的日志的位置。
即使找到了,想要转发到自己的群,以后看,但是尝试后发现小程序不能转发;想要多选打包转发给自己,小程序能多选,但是看不了。
所以,我纠结的是,刷阅读营大群里队长们推荐的日志,只能在微信群刷吗?有没有其它整理好的、更容易阅读的文档呢?
【自答】回头可以问问队长。
【困惑】刷阅读营大群里队长们推荐的日志,目的是什么?能产生什么成果呢?
【自答】之前计划刷小打卡,告诉自己要在每一课至少找出一篇让自己有启发、触动,能写出我思、我行的日志,会整理到石墨文档中。现在这个也可以这么做,而且有队长的推荐,比自己大海捞针更省时省力。
目的:向学霸学习,学习思维方式、写日志的方法和结构,从学霸的实践经验中受到启发,促进自己的践行等。
5、[我说]任何想说的话/对崔律的提问:
感觉这周写日志花的时间很多,但是效果一般般,有点困恼。比如今天上午花了1小时,只写了的第1题。大概也是因为中间受到启发去反思自己的一日三分法,偶尔还会跟人微信聊天吧。没有做到完全的专注。下午写第2到5题,用时49分钟。快2小时了还没写完日志,有些焦躁了。缓一缓,休息一下再写预习部分吧。
6、[我预]P119 第九章 男女有什么不同:
做法:摘抄原文,总结要点。
6.1 心智直观
(1)概念:心智直观也称心灵原理,它指的是进入他人心灵去了解他们的感受并从中推断他们的思想的能力。它是设身处地的基础,决定了我们对他人的了解程度。虽然我们并不能完全进入他人的心灵,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面部表情、声音和眼神中对他们的情感和思想作出推断。
(2)缺少心智直观的能力,会怎么样?
如果缺少这种能力,我们即使在最简单的人际交往中也会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去爱护、关心别人,更不要说去和别人竞争或者谈判了。
如果没有心智直观,我们就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就会把别人当做“它”来对待,我们甚至无法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心智直观的发展
心智直观是在孩子出生后的几年里慢慢发展起来的。要产生心智直观必须能够意识到:自己与他人是不同的个体,别人可能与自己想法相异,别人可能会从其他角度来看待问题,我们可以迂回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大约4岁的时候,孩子就基本具备了这些社交意识,这时他们的同理心能力也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这种智力的成熟使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比如处理好与同学以及家人的关系。
6.2 拥有心智直观 vs 心智直观偏差
(1)具有心智直观的人不会把极端情况作为自己行为的基准,他们会首先寻找别人与自己的相似点。如果发现了别人与自己的相似点,他们就会假定别人的思想和情感也与自己相似。成功的社交生活离不开这种快速判断。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解读他人的心智。
(2)即使正常成年人也有可能出现心智直观的偏差,他们会把极端情况作为基准来加以比较,而不是与平均水平的客观比较。男女都可能出现心智直观的偏差。比如女生跟最漂亮、身材最好的人比较,节食追求苗条身材。男生跟周围酒量最好的人比较等。
6.3 大脑的最佳状态 vs 极端的“男性”大脑 vs 极端的“女性”大脑
(1)大脑的最佳状态就是能够达到同理心和系统思维的平衡。
(2)极端大脑有自己的优势。
①极端的男性大脑对于心智直观比较迟钝,它们负责同理心的神经系统不太发达,洞察力较弱。但是这种人往往拥有超群的智力,具备理解复杂系统的天赋。
②极端的“女性”大脑在系统性方面具有严重缺陷,但是擅长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