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一直参加樊登读书,也曾经尝试过读过之后再去读原著看看,但好像后来好几本都无疾而终,总感觉还不如樊登解读的好。
一直疑惑不解的是,当初听樊登解读的时候,就特别有冲动要重新、认真、仔细、再研读一遍,为啥到后来就没有了动力呢?直到今天看到李欣频老师写的《为什么我们宁可看改编剧,也不愿意读读原作》.:在文学与商业之间,我们需要一个新角色—网络内容情境设计师。
在这篇文章里,李欣频老师谈到,
如同我们玩电玩,能瞬间把我们带到一个拟真环境;有时,李欣频可以将书本当做电玩一样,瞬间代入到中世纪,或者到法国海边,或者飞到外太空。
(李欣频,台湾广告界的创意天王,其创意天马行空,很多策划案都如同样板样无法令人超越。她在十四堂人生创意课中提到过一个平行次元的概念,想象有多个李欣频有多个分支故事,就像一个玄幻大片的感觉。所以,这种想象完全可能。)
但这只是因为李欣频老师日常就有丰富想象以及天马行空的创意才能做到如此,老实说,有多少人宁可去看《魔戒》电影,而不愿意一字一句地读《魔戒》。
所以,
1.必须有人来做衔接工作。
2.同时,在这个快速迭代的商业世界,花上好几天、潜下心来阅读经典著作真的变成一种奢侈的享受。
由此,我也想到《金字塔原理》与《结构性思维》。《结构性思维》是基于《金字塔原理》形成的,很多人都比较容易理解《结构性思维》,但却很少有人看懂《金字塔原理》。这上面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很多著作成文的时候,包含了很多最底层的原理,那我等俗辈可能很难看懂,比如,《梦的解析》到现在能看懂的人也算是少数,但很多借着解释《梦的解析》的书籍倒是通俗易懂而大肆畅销。
践行:
基于这个,如果我们想要更好的理解最底层的原理,能认真研读原著还是值得的。但直接看可能会有些层级太高,我们可以逐步递进的学习到根本的概念。
1.首先读通俗易懂的畅销书类。这类数通常能抓住几个概念进行深入,并有很多案例;
2.接着,再读些不是太畅销或者直接突破到原著。
比如,我认证过了《结构性思维》,但现在我觉得重新读下《金字塔原理》还是很有必要的。
Bentley2017年5月6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