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人类简史》以后,深深地被这个犹太作者吸引,于是又找来了他的另一部著作《未来简史》。如果说《人类简史》还是一本总结归纳过去规律的“史”书的话,到了《未来简史》,作者彻底甩开了条条框框的束缚,提出了很多初读让人大跌眼镜,但回头一想又觉得很有道理,再一思考可能又觉得脊背发凉的创新大胆的观点。
《人类简史》的副标题是“从动物到上帝”,讲的是人类如何一步一步从其他动物中脱颖而出并发展到如今的社会,所谓的“上帝”是相对其他动物而言,因为人类有了改变其他动物以及周围环境的能力;而未来简史的副标题是“从智人到智神”,所谓的“智神”是相对人类自身而言的,讨论的是,当有一天,人类可以实现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这几个目标后的不远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当然了,这本书跟人类简史重复的内容不少,例如关于人类世的论述、关于人类的性质、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关于人文主义的衍化和分类等内容。
《未来简史》,一共分为三部分:
一、智人征服世界
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三、智人失去控制权
翻开目录,我们就可以预见到,前两个部分的内容正是我们已经经历过的;而第三部分,是我们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在豆瓣书评栏甚至看到比较极端的人建议,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人类简史》这本书,那么《未来简史》这本书你只需要从书的第三部分,也就是第八章开始看起即可。
但是本来嘛,想了解未来,必然要追溯到过去,研究历史,也必然会展望未来的发展,何况,未来和过去之间还有一个模糊的没办法准确归类的今天,把今天归入历史?可是这一个世纪的变化可能要比过去几千年的变化综和还要多。那么归入未来呢,未来的变化可能是今天人类永远无法理解的。
当智人进化为智神,未来的人看我们,与采集狩猎部落的智人看近亲尼安德特人又有什么区别呢?当社会上的精英阶层跟普通阶层有了生理上的区别,人类的社会,伦理还能依然存在吗?当证实了生物反应是特定程序的反应,有机和无机,生命和机械的界限还存在吗?可以翻开这本书,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起思考这些问题。
人类的新议题
几千年来,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饥荒、瘟疫和战争,而随着科技的进步,饥荒、瘟疫均已经基本被克服,而关于战争,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关于核子平衡一张有过论述,在核武器的威胁下,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大规模的战争几乎不可能发生。
而未来新的议题,作者认为将是解决长生不老、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关于第一个议题,长生不老,想达成这个目标,医学必须重新打造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运作模式,并设法再生各种器官和组织。而现有的科学已经在某些人造器官上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类似人工骨等替换植入材料已经被临床广范应用,类似于机械的人工心脏、人工肺、人工肾也已经在实验室内被研发成功,至于在老鼠背上克隆人耳的外耳廓,更是在我们儿时的科普书或教科书中就见过很多次了。
关于第二个议题,幸福快乐,根据科学的解释,所谓的幸福快乐,是由人体的生化系统掌控的,那么唯一能确保长久心满意足的方法,就是去掌控这个系统。在这一领域,现有技术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比如采用药物抑制抑郁,治疗抑郁症一类的精神疾病。
现在有越来越高比例的人口定期服用精神类药物,有一些确实是为了治愈使人衰弱的心理疾病,但也有一些只是为了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沮丧和偶尔袭来的忧郁。
阿道司赫胥黎在著名的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一书中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人类成为了批量定制的产品,不仅进行基因的筛选,同时对受精卵自胚胎时期进行为定制所需的坏境适应性培养,控制人的生化反应系统,让特定的定制人在特定的环境下感到愉悦,同时,成年人被配额供给一种名叫“索麻”的精神控制药物,使得人类能够一直保持幸福和愉悦。从这一点上来说,赫胥黎和赫拉利对未来有着共同的设想,但他们思考的角度明显不同,但未来是否真的像小说里一般,而生活在那样的世界,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的?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没有给出答案,赫胥黎似乎给出了思考,但是答案呢?还是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吧。
关于第三个议题,化身为神,当然,这里说的神并不是《圣经》之类宗教里说的全能完美的神,而是类似于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他们可能有自己的弱点、怪僻和局限,只不过他们的能力更大。化身为神有三条路径可走: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过去的几亿年,生物的进化一直靠着基因的缓慢突变和自然选择,而如今有了基因工程,生物工程并不会耐心等待自然选择发挥魔力,而是要将智人身体刻意改写遗传密码、重接大脑回路、改变生化平衡,甚至要长出全新的肢体。这样一来,生物工程将会创造出一些小神(godling),这些小神与我们智人的差异,可能就如同我们和直立人的差异一样巨大。
半机械人工程则更进一步,是让人体结合各种非有机的机器设备,例如仿生手、义眼,又或是将数百万个纳米机器人注入我们的血管,让它们在血液中巡航、诊断病情并修补损伤。这种半机械人的某些能力将会远远超出任何有机的人体。这一部分内容很类似,凯文凯利在他的《失控》和《必然》一书中预言:未来的世界,必然是人类机械化、机械智能化,而人类与机械之间的界限必然越来越模糊。
这听起来很像科幻小说,但其实已经成为现实。最近已有猴子学会如何通过植入猴脑的电极控制远程的仿生手脚,瘫痪的病人也能够仅依靠意念就移动仿生肢体或操作计算机。如果你想的话,也能够戴上电子“读心”头盔,在家里遥控电子设备。这种头盔并不需要把电极植入大脑,而是读取头皮所发出的电子信号。如果想开厨房的灯,只要戴上头盔,想象一些事先编程的心理符号(例如想象你的右手做某个动作),就能把开关打开。这种头盔现在在网络上就能买到,只要400美元。
然而,没有必要惊慌,至少不是现在。智人进化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而不是好莱坞式的天启。并不会忽然出现一群反抗的机器人,使智人遭到灭绝。反而可能是智人将自己一步一步升级进化,在这个过程中持续与机器人和计算机融合,直到某天我们的后代回顾这段历史,才赫然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写下《圣经》、建起长城或会因为卓别林的滑稽动作而发笑的动物了。这一切并不是在一天或一年后发生的,而是通过无数看似平凡的行为,现在正在进行当中。每天都有数百万人决定把更多的生活控制权交给智能手机,或者尝试某种更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在追求健康、快乐和力量的过程中,人类慢慢地改变了自己的特质,于是特质一个又一个地改变,直到人类不再是人类。
潘多拉魔盒打开:人类的思想和意识只是一种算法?
当然,这里涉及很多伦理的问题,而在《人类简史》中,我们思考过人和动物为什么会有区别,并且为什么是人类进化成世界的主宰,宗教认为,只有人具有永恒的灵魂,然而生命学家最后认为,人所谓的情感,意识,其实也不过是一种生化反应和复杂的算法。
一旦生物学家判断生物也是算法,就等于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也将权威从个人转移到了算法网络。那么,当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今天,未来的我们,如何分辨自己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区别呢?既然都是算法,那么基于有机的C结构和基于无机的S结构的区别到底有多大呢?如果有一天我们将一个濒死的人意识的算法完全拷贝到计算机上,那么这个人是死了还是活着?删除这个算法,算谋杀吗?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发展飞速,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不过几十年,而人工智能的阿法狗已经在过去人们认为绝不可能赢得了人类的围棋上赢了棋王。而在日常生活中,大数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机械和人工智能也在很多领域实现了对人工的替代,新研究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实现写诗、作曲等艺术创作了。可以预见的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类职业被机械或人工智能取代。
未来人类面临的情况
生命学家利用近年的科技研究,针对传统的观念提出了以下颠覆性的观点:
1.生物就是算法,人类不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而是由可分割的部分组成。换句话说,人类是许多不同算法的组合,并没有单一的内在声音或单一的自我。
2.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虽然可能依据决定论或随机做出决定,但绝不“自由”。
3.因此,外部算法理论上有可能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如果能用某个算法监测组成身体和大脑的每个子系统,就能清楚掌握我是谁、我有什么感觉、我想要什么。只要开发出这样的算法,重点就不再是选民、顾客和情人;而是算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算法永远是对的,算法觉得美,就是美。
对此,赫拉利得出未来我们即将面临的情况:
第一,人类将完全不具价值,基本的决策可以通过系统的算法实现。
第二,人类整体仍然有价值,但个人将不再具有权威,而是由外部算法来管理。算法系统仍然需要由个体的人完成具体的工作,但算法系统对你的了解会超越你自己,也因此会为你做出大部分重要的决定。
第三,有些人仍然会不可或缺,算法系统也难以了解,而且会形成一个人数极少的特权精英阶层,由升级后的人类组成。
超人类将会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及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做出许多世上最重要的决定。他们会为算法系统执行关键的服务,而算法系统既无法了解也无法管控这些人。然而,大多数人并不会升级,于是也就成了一种新的低等阶级,同时受到计算机算法和新兴的超人类的控制主导。
尽管社会阶层是自古就有的东西,奴隶制度的奴隶主也一直鼓吹自己与奴隶们有本质的不同,但大家都知道那是站不住脚的。然而,若有一天,二八定律真的变成了,百分之二十的精英阶层与百分之八十的普通阶层具有了本质上的不同,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
科幻小说里描写的世界理我们很远吗?可能,这一切比我们想象得要近。
附上相关的另一篇拙作,欢迎大家指导批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