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在家里做整洁,打扫。忙到午饭时间,人又累又饿,也不想做饭了,于是叫了外卖。
点了一份牛肉炒饭,一份凉皮,一碗豆腐花,还有一碗紫菜汤,4个碗。
果儿把两个碗放在自己跟前,我吃凉皮,他吃炒饭和豆腐花。我想尝尝炒饭的味道,伸着筷子到碗里去夹,他赶紧把我的筷子推开,说:这是我的。我说:我吃辣椒,妈妈帮你把辣椒吃了。他把碗放自己跟前挪了一下,继续说:这是我的。并指着我跟前的凉皮说:这个,你的。
我顺势在我的碗里夹了一块凉皮给他,他吃了,于是我又说:你吃了妈妈的凉皮,那我也吃一下你的炒饭吧,你看,你这么多,吃不完的。于是,我又去夹,他立马拒绝,用手挡开我的筷子。我又夹一块凉皮给他,想以此做交换。他立即摇头,不要我的凉皮。他看出来了,我之所以给他凉皮,是因为我想吃他的炒饭。
他的豆腐花,炒饭,都不让我吃,即使他多到吃不完,因为,他认为:这是我的。
那我就喝汤呗,我正要拿汤,他又立即说:我的。我说:你有两碗啊,炒饭,豆腐花,我也要两碗。他赶紧把汤也揽在自己跟前,继续指着我的碗说:这个是你的。
他的物权意识,现在是相当的明显。和哥哥每天争吵的部分,就是因为“你的,我的”。哥哥说:这是我的。他就拿走了。弟弟不高兴了,开哭:我的,是我的。到底是谁的?我也说不准,我只好说:一起玩,轮流玩。可他们谁抢到了,也不会那么想玩,只是为了“占有”,证明这是“我的”。就像果儿,明明吃不掉的东西,也不给我吃,因为那是“他的”,哪怕只是放在那里,只要是他的,就不能给别人。
有一次我们在外面玩,果儿发现了一只蜗牛,另外一个小朋友也跑来看,果儿就把他推开,说:我的。不让他看。
平时在家里尿尿,或者拉了粑粑,他也会说:我的尿尿,我的粑粑。
有时,我们在小区的游乐场玩,也会遇到小朋友坐在滑梯的顶端,不下来,问他怎么不滑,他就说:这是我的。
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阶段,所以,你说要分享,甚至强迫他去分享,实际上是破坏了他这样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
孙瑞敏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里写到:儿童在一出生时,他是没有自我的,他和世界是浑然一体的,儿童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的过程中,最初儿童是通过占有属于自我的东西来区分自己和他人的额,当儿童占有了自己的东西,当这个东西完全属于他时,儿童才能够感觉到“我”的存在,这也是儿童的自我诞生的标志。
孙瑞敏这样建议家长:此时,家长要满足孩子的这个要求,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比如说他自私啊,不懂得分享,吃独食什么的。
给孩子成长需要的养分,而不是强迫孩子满足我们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