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也就在近些年,我发现了一个很怪异的现象,人们对某个事物的认识会经历N种不同的波折式变化。我打个比方,中国有个词语叫‘鸡汤’。在饥寒交迫的中国,你只要提到了鸡汤,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两眼直瞪,伸着鼻子直咽口水。再后来,大家生活水平上去了,没事都能逮只老母鸡杀了喝鸡汤,不知从何时开始,只要你提起鸡汤,此时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鸡汤的绝配搭档——心灵,大家都叫他们这个组合‘心灵鸡汤’。在这个阶段,大家觉得喝上一碗心灵鸡汤,心也不烦了,目标也有了,思路也清晰了。可是到了近些年,当大家再次提起‘鸡汤’这个词时,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正如网络上对这个词语的讽刺——这碗鸡汤我喝了。
短短数年,‘鸡汤’被从物质类变成了精神类,被从万人崇拜变成了众人耻笑。这就好比是大家对‘文艺青年’这个词儿的态度,以前听别人说你是‘文艺青年’,你肯定心里甜成蜜嘴巴乐成花。现如今,大家挥挥手羞涩道:“不不不,我不是文艺青年,我就是一屌丝。”
(你知道什么是屌丝吗?做屌丝你很自豪吗?)
我不记得我从哪里看到这么一句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一个时代,文化的堕落大抵是从嘲笑文艺青年开始的。
也许你会说,一个鸡汤就蕴含着这么多的含义,这正说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啊。
也行你会说,观念都是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的,因此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文字也需要在不同的环境和阶段赋予不同的含义。
大家翻一翻现在网络上的那些段子,有一半都是通过颠覆以前的鸡汤观点来博得大家的眼球(用时尚网络语言就是骗取点击量)。
我觉得现代人越来越聪明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不信你往下看:
以前这句话是这么说的:虽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不能成功。
现代人是这么说的: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但是努力也不一定成功。
这样一说,大家应该都看的很明白了,而现如今的网站也都是标题党群雄并起,我举个例子:前一阵子在X网站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吗?接下来,文章用几个不知是真是假的人物失败案例证明了努力了却失败的人大有人在。当时我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很不舒服,下面是我当时给出的评论:现在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颠覆以前的鸡汤,有意思吗?谁不是喝鸡汤长大的?在曾经迷茫地日子里谁不是喝鸡汤熬过来的,现在好了,你们长大了,知道鸡汤其实就是白开水,你们就过河拆桥,你们有没有想过,还有好多人要靠着这些鸡汤度过困难期。无耻!
我真想问一句,你们是还嫌这个社会不够乱是吗?你们究竟是有多恨那些通过努力而成功的人?你们自己不想努力也就算了,还跟别人说鸡汤是毒药。
也有人会说,努力本来就不一定成功啊。是,大家都知道,努力是成功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可是有些东西原本就是大家心知肚明却不能说出来的。一旦捅破那层纸,信心信念毅力坚持均会顷刻间灰飞烟灭,正如网上那个词儿‘人艰不拆’。我觉得正符合我想说的话。活着本身都不容易,何必为难自己。更何况,那些颠覆鸡汤甚至对鸡汤抱着不爽快态度的人,我想说,你们根本不懂什么是鸡汤。
再来说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问题,还是关于鸡汤的。
很多人对鸡汤呲之以鼻很大的原因是在他们的观念里,鸡汤完全没鸟用,比如他今天股票亏了,业绩落了,生意淡了。让他喝一碗心灵鸡汤,他肯定会觉得鸡汤好扯淡好虚伪,因为他的股票不会因为这碗鸡汤而回升,业绩、生意同样不会有所改善。这大概也是人类最大的弱点。
同样的一碗鸡汤,有的人喝了之后,立刻精神抖擞,重振旗鼓卷土重来。而有的人只是不厌其烦地说一句:“都喝了多少碗了,然并卵。”于是便又倒头大睡。我说大侠,你这样喝鸡汤,除了能给你长秤,还能给你长什么。
我个人觉得,鸡汤并不是每个人都喝的惯的,你喝不惯,那是因为你没有努力前进的惯性。有些车只是缺了油,油满了就可以疾驰,有些车却是永远的瘫痪着。‘加油’是没用的。
在这个世界上,努力着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靠着喝鸡汤,一种是靠着挨鞭子。如果你觉得这碗鸡汤对你不管用,不是它本身不管用,而是你来错了地方。你或许需要的是一根鞭笞你的鞭子罢了。你,从来没有资格来通过享用一碗鸡汤去成功。
给大家看一个东西:
【鸡汤——>努力——>成功(失败)】
我们在喝了鸡汤之后努力,在努力之后成功。可以看出,鸡汤和成功之间根本没有直接关系。你成功了那是你努力了,你失败了那也怨不着鸡汤。
文章结尾,我想到了人生三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据此,我觉得鸡汤也可以列出三境界:
鸡汤是鸡汤
鸡汤不是鸡汤
鸡汤是鸡汤
此刻的你正喝的是哪一碗鸡汤?
(PS:高一我在班里是倒数第九,吃喝玩乐打架斗殴混日子,高二下学习开始学习,高三稳坐班级前三名,有些时候并不是经历了才开始装逼发言,而是只有你经历了你才会相信某些奇迹并非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