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巨婴国》看至16页。
我似乎有种偏执的叛逆——不喜欢热点。所有人都在做的事会被我判定为无趣,严重影响去做的动力。
这本书由于某些奇怪的原因被下架时,引发了“禁忌的力量”,似乎每个人都去翻了翻此书,然后基于一知半解发表“跟风式”批判。
让我不解的是,当中不乏八辈子不会看一本心理专业书籍的人。但我理解徐钧的批判,也理解徐凯文的批判。
以建立于他国文化及历史之上的学科来套用国民,有多少适用性是要打一个问号。
我早早买了书以防真的绝版,并克制了好奇心,直到批判的潮水过去,才开始读这本书。正是此刻。
我希望以此排除所有先入为主的概念和情感,包括因几年前看《为何家会伤人》而产生的,对武志红老师的崇敬之情。
▶01
曾奇峰做的序。
这位知名精神分析师文笔也相当老辣。他说:无论从质量还是从数量上来说,志红都应该是心理学领域的超一流写手。
这句话就很有味道了,请自行领悟。
接下来,曾奇峰谈到了鸡汤文,作为跟武老师文章的一种对比。对于鸡汤文,我们很难给它下一个定义,什么算鸡汤文呢?也许每个人理解各有不同,但感觉很多人只是在乱贴标签而已,但凡看到温暖而又缺少做法的文章便认为是鸡汤文。
我对鸡汤的理解是,一种只谈论正面的文章,会带来虚假的治愈。它的根本,是通过对黑暗的无视,虚构了天堂,麻醉自己。
曾奇峰老师在这里给了一个最为精准的定义:
在幻想层面把别人的故事替换成自己的故事,用别人的成功掩盖自己的失败;一味突出所谓正能量,使阅读者丧失对现实世界的整体感;忽视对之所以是这个状态的原因思考,用虚幻的未来麻醉自己对当下的感受。
武志红的巨婴用极端的方式撕开了世界的假面具,他的笔指向的是传统中的施虐成分——孝顺。
曾奇峰最后说:用爱替代孝顺,是文明级别的巨大进步。
▶02
这种挑战是注定会遭受质疑的。但让我们放空自己,且看看武志红是怎么说的。
武志红使用的理论根基,仍然是精神分析。巨婴的概念,说的是生理成年,而心理上仍然留在婴儿时期的现象。
弗洛伊德将一个人的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分别是:口欲期(1岁以前),嘴是快感的中心;肛欲期(1-3岁),肛门是快感中心;俄狄浦斯期(3-5岁),快感中心转移到生殖器。
在精分大视角下,武志红对国人的定论是:我们心理发展水平没超过6个月。
他凭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用6个月前婴儿的三个心理特征来对照一下:
①共生。小baby认为自己跟妈妈是一体的,饿了就有吃的,冷了就有衣服,我就是世界。
我们共生的现象还少吗?有多少母亲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部分,让孩子去完成他们的梦想。我想起很久以前一对母女,似乎叫做干露露之类。她们所表现的状态,就如同一个人。
可怕的地方在于,由于毕竟是两个人,所以一定会爆发出冲突。武老师用了一个很有感觉的词:共生绞杀。
②全能自恋。我就是世界的推论就是,我是神。
这个心理阶段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世界必须按照我的意志来运转,否则就要大发雷霆。所以男人都有皇帝梦。女人呢,都想做皇太后。但在任何一个单元里,都只有一个绝对权威。
很久以来,我一直对男人总是喜欢当领导表示不解,在这里终于找到了答案。
这也能说明,为什么对领导的态度,总是一方面顺从,另一方面又鄙夷。无论顺从和鄙夷,都是在表明自己想坐上那个位置而已。
③偏执分裂。婴儿在被照顾的过程中,可能有两种情况:有时得到好的照顾,有时没有得到好的照顾。这样会在心理分裂出“好”和“坏”的部分。
但是,因为婴儿的自我无法容纳“坏”,于是把这部分割裂出去,安放到其他人身上。因此,人们会产生极端的黑与白观念,要么全好,要么全坏。
人们往往对于世界产生敌视,总以为有人会害朕。尤其是当自己情绪不好的时候,会立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一个“坏蛋”,作为替罪羊。
▶03
无意以对错来评判论点,但看了这部分内容之后,我想任何认真体验生活的人都会会心一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