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东北。
傍晚,三亚的小伙伴微信我说“哎哎你听说没?东北人在三亚打人的事?!”
“现在东北人超嚣张的啊!把三亚都霸占了!现在三亚新的楼盘都是东北人在买哎!”我愣住,不知道应该作何反应。只能尴尬的回复“哎哎我也是东北人耶你这么说真的好吗?”来缓解心中的尴尬。没想到她却说“就是因为你是东北人才跟你说的啊!东北人就是超凶的啊!你也是啊!”我呆住。倒不是自诩脾气有多好,但自问绝不算凶的人。获得这样的评价真的百口莫辩。
忽然让我想起住宿舍的时候,一天晚上熄灯之后接到男闺蜜的电话,多聊了两句。在寂静的夜里大家都愿意屏息听你讲电话的声音,猜测你们在聊什么,不记得说了什么大概是开了个玩笑,准备愉悦的say bye了,谁曾想突然听到一个舍友的声音说“这就是东北人啊,这么暴躁。”然后旁边的附和“是啊是啊,超怕遇到东北人!”瞬间失声,不晓得要作何反应,只能仓促的挂断电话,上床睡觉,一夜无眠。纵然是无味的指控却无从辩解。
不可否认的,曾一度痛恨自己是个东北人。
我在南方长大。小学的时候,在云南。那时候云南的东北人很少。也许是出于玩笑或是表示亲近,年轻的体育老师喜欢叫我“小东北”其实不难理解大家对于出现在春节联欢晚会小品上白云黑土东北腔的好奇,甚至口音想靠拢却怪异的变成“小东ong北ei~”那会儿还小,腼腆自卑的很,每次听到都很不舒服恨不得躲到尘埃里去,然而又无能为力。虽然一度我的软弱和退让让身边的人忘记了我是东北人,还是会在老师无理的玩笑当中受伤。渐渐长大了,认识了自己不再自卑怯懦也开始懂得了自我保护和反击仍然不喜欢初中的时候有人指着我对我说“东北人噻,干哈呀?”这种很没有礼貌的玩笑。
当你身上有了一个客观的标签,真的是无论做什么就算你并不符合标签的特质,它就像口香糖,沾沾黏黏地甩不掉。那时候“东北人”这三个字就像烙印,深深的烫在胸口灼伤我的自信和尊严。
高中的时候,我去了海南。那是一个温暖的小岛。可岛上的人“地域歧视”要更明显些,甚至严重到了称“岛外人”为“大陆仔”我一直不理解这种没有礼貌的称谓的乐趣在哪儿,却忍受了它三年。海南岛的东北人这几年越来越多,尤其是老人,新闻上称之为“候鸟老人”。客观来讲,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或是特点,这不可否认。海南人原始的躁动和东北人冰天雪地中的热血与粗犷势必会造成冲突。但遇事总会找到他人的问题似乎是准则,多元文化的包容我们难以承受。
即使曾经我厌恶像别人介绍自己是个东北人,但无论户口也好,家庭也罢,都无法抹去你的家乡,那个你出生的地方。她带给你生命和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和无限未来的可能。
在我记忆中存在的永远是,教会我如何为人处事如何辨别善恶,风雨中一人撑起整个家庭的父亲,慈祥的微笑。那是属于东北男人的责任和担当。永远是,那个可以做我的闺蜜的可爱的充满善意的母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永远是,姥姥温暖的笑轻柔的嘱托和那一碗永远不会凉的小米粥。永远是奶奶忙碌佝偻的背影、温柔的触碰和饱含千言万语的拥抱。永远是虽然聒噪但没有恶意真心为你考虑对你百倍关照的亲人敬我的那杯浓烈酒。这是我眼中的东北人,是最真实的东北人的形态。我更佳看到了他们的义气他们的责任他们的勇敢和热血。我不再耻于自己来自东北。纵使走出了太远太长,那儿仍然且永远是我的堡垒和屏障啊。
我的家在东北,那是我永远洁白的故乡。